肺心病要详察外邪分虚实

慢性肺心病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由于正气的虚衰、抗御病邪能力的低下,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虚实夹杂,病变交错,即使感受了外邪也往往没有明显的表现,假象掩盖真象,临床如不提高警惕,细心体察,常可造成虚实混淆,治疗不当的后果。

一、喘咳加重多属实,忌用补肾纳气法

喘咳是肺心病的主要症状,且常年累月,时轻时重,难以痊愈。而外邪犯肺,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但有不少患者,由于年老体弱,长期消耗,抗病能力低下,虽有外邪感染,而临床表现既无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的典型表证,又无但热不寒、口渴汗出的明显里证,而表现为短气喘促、气逆咳嗽的症状突然加重,痰量于短期内明显增多,以及四肢困倦、神疲懒言、口中乏味、食欲减退的全身症状突然出现。临床出现的这些现象,如不仔细分析,详细体察,往往把外感时邪,正气被外邪遏阻的实证,误为肺气不足、下元不摄的虚象,而采用补肾纳气的治疗方法,造成“闭门留寇”的不良后果。

对这种邪盛正虚气逆咳喘的治疗,必须采用祛邪为主或先祛邪后扶正的方法。发病初期,如属风寒引动痰饮,除上述症状外,可有周身酸楚、无汗畏寒的现象。若喘促为主者,宜用小青龙汤;咳逆明显者,首选参苏饮。如属外感风热,痰火内动,在上述症状的同时可伴有汗出口干或身有微热。以喘为主者,宜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咳嗽症状明显者,首选银翘散合千金苇茎汤。

在方药运用上,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用药量不宜过大,要用一般剂量或少于一般剂量;

②服药时间不宜过长,俟病情恢复至发病前的状况,可酌情改用清补兼施或扶正为主的治疗方法;

③有的患者在服药后,全身症状好转,反而出现口干欲饮、身有热感,体温一般不超过37℃,此为正胜邪祛,外解里和,阳气自复的佳兆;

④在治疗中,如出现心烦、发热、体温升高,全身情况变坏的现象,提示感邪较盛而正气未衰,宜采用大量清热泻火、宣肺化痰药物的治疗方法。

二、咯痰增多因于热,勿投健脾燥湿方

肺心病患者,无论缓解期或是急性发作期,咯痰量多,常是一个突出的症状。因此,在急性发作期如不仔细辨证,而根据“脾为生痰之源”的理论,把火气盛急、肺热痰生的痰量增多,误认为是脾虚痰盛,而采用健脾燥湿的治疗方法,以至造成痰液胶粘难咯、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口干咽燥等化燥伤阴的不良后果。

对痰的辨证,一般是以痰的量多、色白、易咯者为湿痰;色白清稀者为寒痰;色黄而稠者为热痰。其实有不少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痰量增多色白易咯或色白清稀的痰,其原因不属寒湿,乃是外邪壅闭,火气内发,痰因火动,热象尚未外露的一种现象。这种痰的辨证特点:

①多在肺心病的急性期,外有风寒初袭,内因火气盛急的情况下出现;

②痰于短期内明显增多,频频随咳而出;

③咳嗽、喘促的症状突然加剧;

④周身情况明显变坏,如乏力、神疲、烦躁、纳差;

⑤脉象滑数;

⑥小便色黄。

这种寒象热因、痰量增多、色白清稀的痰,治疗时必须采用辛凉疏肺、泻火化痰的方法。如证属内外合邪,宜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如属郁热内发、痰因火动者,宜用清金汤。服至痰量明显减少,周身情况基本恢复,再根据具体情况改用健脾益肺或固肾纳气的治疗方法。

三、水肿心悸病在肺,温肾健脾不相宜

阳虚水逆上凌心肺和肺失宣肃决渎失司的临床表现,都是以心悸不宁、咳逆喘息不得卧、小便不利、下肢浮肿为主要症状。临床如不加注意,易把肺失宣肃引起的喘咳、水肿、心悸,误认为是肾阳虚衰引起的水气凌心犯肺,而用温肾健脾利水的治疗方法,以致贻误病情。

肺失宣肃发生的气逆喘咳、心悸水肿,必有外邪犯肺的原因,不论表证是否显示;咳逆痰喘的症状先于心悸水肿,而不是水肿先于喘咳;常伴有紫绀满闷、呼吸困难,而不是面色青灰、呼吸气短。治疗宜用宣肺降逆、化痰利水的方法。如证属外感风邪、内停水湿,方用导水茯苓汤;证属外感风热、水湿不降,方用越婢加术汤合越婢加半夏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若决渎失司,水肿较甚,阻碍阳气运行时,必须急用利水行气的方法先治其标,方用五苓散合五皮饮,使水消阳复,肺气宣降。这正如《医碥》所载“阴水虽宜补阳,然小火不能胜大水,必先泻去其水,乃用暖药以补元气”。叶天士也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都是指这种病情而言。

肺心病使用利水的方法,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慎用温阳利水的方法,以免阴液亏乏,痰液增稠,壅阻气机,加重病情;

②利水药用量不宜过大,必要时可佐养阴益气的药物;

③实邪消除后,需要扶正固本时,亦不宜单纯温阳化湿,必须采用阴阳双补、化生肾气的方法。

四、痰血本为虚致实,补虚攻邪是正治肺心病

患者往往出现唇、甲紫绀,舌质瘀暗,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等症,一般治法是活血化瘀。但如果单纯使用这种攻邪的方法,不但不能改善其症状,反而常可引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肝区作痛等不良反应。因为肺病血瘀有多方面的原因,除在急性期有外邪犯肺、肺失宣肃导致的瘀血症状外,大部分是因肺气虚衰,累及于心。“少阴气绝则脉不通,不通则血不流”,从而造成因虚致实的瘀血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使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如证属气虚,宜保元汤合芎归散;阳虚者,宜用六味回阳饮合黄芪桃红汤;气阴不足者,宜用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

另外,有的肺心病患者,即使外邪已除,心阳得复,而面色晦暗,唇舌紫绀的瘀血现象常有减轻,但不易完全消失。这种情况,多因病程日久,肾元耗损,血气失荣,肾之真脏色外露,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是“亏乏其本”的,应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可获得固本益元、调养气血、消除紫绀的良好效果。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潜心于心血管病研究的周次清》。高洪春 周建国 整理
2
本条ID:1410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