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针手法

张氏在继承了前贤“搓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从搓法的进针到出针,从搓针的单式操作到含搓法的复式组合,从理论的阐述到临床应用,均一一涉及,使搓法的自身形成了体系。

他在临床上把搓法用于:

①催气、守气;

②行烧山火,以搓为取热先导,或以搓求热;

③行透天凉,将搓衍化为摩升飞针法以求凉;

④调理经气。他把搓法作为单式手法使用时,与其他手法是交叉互补的;在用于复式手法时,搓法与其他手法在组合中搓法的顺序安排是可变的,量是有加有减的。他用搓法是灵活的,而不是把搓针作为一种呆板的术式。

张氏力主在行手法特别是行搓针手法时必须速刺进针。他强调速度的目的是用“速度”克服进针时的疼痛,避免因捻转进针的刺激使皮肤呈紧张状态而无法搓针。他主张在肌肉丰厚的躯体大穴上用投针速刺,在邻近有血管肌腱的腧穴上用推按速刺。要想做好速刺必须练好指力、腕力和准确度,他要求要“力贯针中,力在针尖,针伴力入”。能达到这种熟练程度多可立即激发经气,这样才能提高搓针的成功率。张氏“力贯针中”的理论是他手法理论中的传神之笔,也是他成功地行各种手法的技术关键。

如果说为了适应搓针手法特点而使用速刺进针及力贯针中是张氏在搓针方面的第一个贡献,那么“实搓”与“虚搓”两个概念的提出则是他的第二个贡献。两个概念也是两种搓法。搓法在临床上难以推广开来的原因是古代理论虽明示不可肌肉缠针,但没有提示出具体的方法。

临床上的实际情况是,针必须向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转才叫搓,而针连续360°向一个方向搓,除腧穴呈极度虚状的情况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是在得气后有一二个或几个360°,就必然导致肌肉缠针。古人说的搓线之貌解决了搓的外在表现,而腧穴内的情况怎样及如何适应这种情况去搓针,从《针经指南》提出搓针后至今千年来无人涉及这个问题。“实搓”与“虚搓”并用的理论解决了临床上这一方法上的难点。他的实搓是一周(360°)接一周地向一个方向快速转动针柄;虚搓是貌似转动而并不转动,只是拇食指在一周接一周地不停顿地搓摩针柄。实搓时是针体与针尖在腧穴壁上呈环形的摩擦;虚搓则是通过手指不断向一个方向连续搓摩针柄而形成的一个环形的力沿针身下传不断地作用到腧穴壁上。两者的目标都是激发腧穴内的经气,但由于腧穴内机能状态不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组合虚搓与实搓的交替使用。一般多是先用实搓,后用虚搓,实搓少而虚搓多。实搓如果比成显微镜的“大螺旋调节”,虚搓则可比成“小螺旋调节”。张氏的这些方法、主张和解释,使我们在临床应用中,确实感到得心应手。

搓针操作成功的四项标志,是张氏在搓针手法方面的第三个贡献。没有标志就无法衡量搓针是否成功。严格说来,没有标志也就没法确定搓法的存在。这4个标志是:

①提之不出;

②插之不入;

③捻之不转;

④气满自摇。

一次成功的搓针,搓后腧穴内经气充盈,可将针体紧紧吸引住,稍稍用力上提时针有一丝活动余地,但不能提出;稍稍用力向下插针或向搓针方向捻转,亦均有极少的活动余地而不能插入或转动。张氏特别强调要注意“稍稍用力”的“量”。它比进针得气后或出针、捻转所用之力稍强一些,比轻度滞针时出针所用的力要轻,虽有一丝的活动余地,但又“提不出”、“插不入”、“捻不转”。他说,“纹丝不动”是肌肉缠针,“可动一丝”是经气吸针。想掌握这些,心必须细,手必须巧,也就是《内经》所说“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之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张氏在手法上的功力是如何之深。

“候针自摇”出自《金针赋》,在论述龙虎大段通经接气四法中的赤凤迎源时说:“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源,上下左右,四周飞旋。”张氏将其中“候针自摇”作为搓针搓成的另一个标志。这里所说的“自摇”是指针体在穴内由于经气而致的露在穴外的针柄及其部分针体呈小幅度快速地颤动。“气满自摇”多在搓针后出现。在临床上搓针成功的症例中多数可出现“自摇”。因此,张氏把“自摇”作为一项参考标志,并视为飞针取凉的基础。

张氏认为,针出现了“自摇”,穴内又有了麻感,这是凉感出现的“最佳前状态”。此时用飞针法多可使透天凉手法成功。他认为飞针法也是从搓针衍化出来的。搓针是左搓向内着力实搓为热;而飞针则是右搓、虚搓、搓摩结合,向上提针为凉。这项飞针取凉的手法是张氏以搓针为主并结合其他条件巧妙地利用了右转虚搓的一个临床范例。较诸古医籍上所示透天凉手法更易理解,更易操作,有规律可循,有标志可辨。

张氏在搓针时还非常强调左手的应用。在初搓时两手共同激发经气,右手边搓,左手(多以食指末节尖部)边压,将搓压结合起来,有时亦可只搓不压。在搓针过程中使用押手,能与持针的右手共同了解腧穴内经气的变动情况和消长状态,在搓针后用于守气。守气时要中等程度地着力,押手的着力情况还要视病人的机体状态及其腧穴内经气变化之不同而异。

条目信息
1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经验集·有胆识通古今的针刺手法名家张缙》。张庆滨 张忆翎 吴滨江 裴颢 整理
2
本条ID:1408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