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廉泉Lián quán(CV23)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
取穴:男子直接于喉结上触及的第一个骨性突起上缘正中处取穴;女性则于额下第一个骨性突起上缘正中处取穴。
类属
任脉穴。
适应症
主治:舌咽部病症。常用于中风失语、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咽喉肿痛。
操作
向舌根斜刺0.5~0.8寸。
阐释
舌下孔窍名曰海泉,人之口津出此。本穴在结喉上缘,凹陷处,内通舌之下海泉。刺本穴,口可生津,故喻之以“溓”,溓,为潮水最胜之词。我国旧习以中秋节后数日,为溓水之期,期间海潮最大,简称溓水。因名为“廉泉”(溓,音廉,等同)。
先哲有言,“气道滋之以津,食道济之以泽。”源源为津,沛然曰泽。养生家以口喻海,舌下有穴曰海泉。下颚舌前凹处,喻为天池,又名华池。喻舌为赤龙。以舌搅口中,可以生津液,俗名赤龙搅海。本穴内通喉咽,上达颚池,以舌搅口,可以生津润燥。与手少阳经之液门,有同功焉。本穴为阴维与任脉之会穴,故其功用偏于阴也。
余曾体会天池之水,源源若泉,经过咽喉,降沥胸腹。内调藏府,外泽肌腠。犹地泉之水,渗透上滋也。《针灸大成》谓本穴治咳嗽、上气、呕沫、难言、舌下肿、舌根缩急、舌涎出、口疮、不食诸症。均取其功用在舌与水也,故名“廉泉”。余曾见某老医,治重舌,灸本穴四、五壮,则小舌缩入而愈。观众惊为神奇。古法确有绝妙独到之处,一旦失传,岂不可惜。
附:临床应用举例
1.治口疮,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及舌根急缩,刺任脉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阳维之会,可灸三壮,针入三分,得气即泻,次针足少阴经涌泉二穴。(《针经摘英集》)
2.口内生疮,承浆,合谷、人中、廉泉。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皆因上盛下虚,心火炎上焦壅热,故口生疮,乃脾胃俱败,以成此疾。复刺后穴:长强、人中、金津、玉液。(《针灸集成》第二十二方)
3.舌肿难语,廉泉、金津、玉液。问曰:此证缘何而得?答曰:皆因顽痰滞于上焦,窪上舌根,肿不能言语也。不愈,复刺后穴:天突、少商。(《针灸集成》第二十四方)
4.失语症,廉泉穴、哑门穴,针刺。[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3):47-48]
5.舌缩,廉泉穴、人迎穴,针灸疗法。[山东中医杂志,1986(6):37]
6.百日咳,廉泉穴、哑门穴,针刺治愈。[上海针灸杂志,1987,6(2):42]
7.喉返神经损伤,透刺廉泉为主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97,16(5):22]
8.假性球麻痹,针刺风池配廉泉治疗。[天津中医,1999,16(5):26]
9.翼外肌痉挛,针刺廉泉治疗。[中国针灸,2002,22(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