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中庭Zhōng tíng(CV16)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胸部,剑胸结合中点处,前正中线上。
类属
任脉穴。
适应症
主治:胸膈部病症。常用于胸胁胀满,噎膈,呕吐。
操作
平刺。
阐释
穴在蔽骨之上凹隙处。蔽骨犹屏门,本穴则庭除也,又屋之正室为庭。本穴两旁为足少阴之步廊穴,犹主室之旁,房廊相对也。如此者,则形成空庭院落。不然,步廊二字,在人体有何取意。盖古人所譬,心为主人,则胸廓犹其庭院,再进则升堂入室矣。故喻本穴为“中庭”。其所治症,为喘嗽、支满、呕逆、噎格等症。俱属胸廓不舒,神情烦闷之类。以中医理论揆之,凡属内因自乱,而非外邪干扰者,本经膈上诸穴均可采用。用以安内,非以攘外也。中庭之穴,仅是本经行人神识门庭之初步,命名之义,可审思之。
附:临床应用举例
1.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太平圣惠方·明堂》)
2.赵运使夫人,年五十八岁,于至元甲戌三月中,病脐腹冷疼,相引胁下痛不可忍,反复闷乳,不得安卧。予以当归四逆汤主之,先灸中庭穴。(《卫生宝鉴》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