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交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龈交Yín jiāo(GV28)

出处:《黄帝明堂经》

龈交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

取穴:正坐仰.头,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的移行处取穴。

龈交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督脉穴。

适应症

主治:神志病、口齿鼻部病症。常用于癫狂;牙龈肿痛、出血,鼻塞,鼻息肉。新增:小儿面部疮癣。

操作

刺0.1-0.3寸;或点刺出血。

阐释

《灵枢·经脉篇》:“手阳明之脉,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循鼻入上齿中”。本穴有二,在上下门齿正中缝隙中。上者属督,下者属任,两者均为任督二脉之交会。故名“龈交”。上下齿缝虽不连接,由于人中、承浆两会穴,手足阳明两经左之右,右之左(手阳明于人中交叉,上至鼻旁,足阳明于承浆交叉,上至额角)两经四线,循口环唇,任督两脉之连系,由口角两旁之线,接引交会,而任督两端籍以相连也。本穴功用主要为泻头部督脉之气,所治为口齿鼻目巅顶等处之疾,但不及于耳。

愚初学医时,对于任督二脉于口齿处相与连接,颇有疑问,及阅《内经》、《灵枢》,乃知古人早有明见。故一再提出以供同道参考。

简录《灵枢·经脉篇》原文二段如下:

“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颊夹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观此两节经文,则任督相交一目了然矣。

龈交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1.邪鬼妄语,灸悬命十四壮。穴在口唇里中央弦弦者是,一名鬼禄,又以刚力决断弦乃佳。(《千金要方》卷十四)

2.黄帝灸法,疗神邪鬼魅及发狂癫,语不择尊卑,灸上唇里面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大。又用钢刀决断更佳也。(《太平圣惠方·明堂》)

3.小儿惊痫,灸鬼录穴一壮,在上唇内中央结上,灶如小麦大,用钢刀决断更佳。(《太平圣惠方·小儿明堂》)

4.急性腰扭伤,挑刺龈交穴反应点,配合针刺治疗。[针灸临床杂志,1995,11(11、12):70]

5.面瘫,挑刺龈交穴治疗。[山东医药,1997,37(3):63]

6.遗尿症,龈交穴刺血治疗。[青海医药杂志(中医药专辑),1999,29(11):48]

7.痔漏,龈交穴,挑刺或割治法治疗。[中国针灸,1986,6(6):19]

8.内痔,势刺龈交穴治疗。[中国针灸,2002,22(7):457458]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8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