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临泣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头临泣Tóu lín qì(GB15)

出处:《黄帝明堂经》

头临泣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取穴:两目平视,瞳孔直上,正当神庭与头维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前发际弧度相应)的中点处。

头临泣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足少阳胆经。

适应症

主治:头目部病症。常用于头痛,眩晕;目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小儿惊风、目上视。

头临泣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平刺。

阐释

泣、哭无声也。人当哭泣之先,必先鼻腔连额痠楚,然后泪下。本穴在前额发际,正当上液之道,痠楚临此,而涕泪俱下,故名“临泣”。以治目疾、多泪,生翳诸病颇效。本穴为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取之使阳神振奋也,故称此诸穴处为上液之道。

《内经》云:“液者,所以灌精濡空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当在临泣穴位痠楚时,正上液之道将开也。及其泪下,是上液之道已开也。

头临泣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一、眼病

1.两眼昏花,头晕,羞明,迎风冷眼:泻临泣,灸肝俞穴二七壮,泻合谷、委中出血。(《针灸集要·盘石金直刺秘传》)

2.眼外障:太阳、睛明、合谷、小谷空。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头风灌注瞳人,血气,溢,上盛下虚,故得此证也。刺前穴不效,复刺后穴:临泣、攒竹、三里。(《针灸集成》第十三方)

3.眼红肿疼痛:睛明、合谷、四白、临泣。问曰:此证从何而得?答曰:或因伤寒未解,却有房室之事,上盛下虚,气血上壅,或头风不早治,则血灌瞳人,或暴赤肿痛,或因怒气伤肝,心火炎上,故不散,及妇人产后怒气所伤,产暇未满房事,触毒心肝二经,饮食不节,饥饱醉劳,皆有此证也。证非一时可疗,渐而为之,无不效也。复刺后穴:风池、行间、期门、太阳。(《针灸集成》第十七方)

4.眵䁾冷泪,临泣尤准。(《通玄指要赋》)

5.眼睑下垂:陷谷针后加灸、头临泣。[上海针灸杂志,1987,6(1):45]

2.急性腰扭伤,针刺头临泣治疗。[陕西中医,1993,14(5):225]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76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