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本神Běn shén(GB13)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3寸。
取穴:神庭与头维弧形连线(其弧度与前发际弧度相应)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取之。
类属
足少阳胆经穴。
适应症
主治:头目部病症。常用于头痛,颈项强痛,眩晕;小儿惊风,癫痫。
操作
平刺。
阐释
本穴在前额发际,内应于脑。与神庭,临泣相平,故善治有关神识诸病。如惊痫、癫风、神不归本等症,故名“本神”。又本穴为本经与阳维之会,亦神之本也。
《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栖于目。”足太阳起于目内眦,足少阳起于目外眦,足阳明之承泣在目下,足少阳之阳白在目上,手少阳之上关在目外,手太阳由目锐眦入耳中,由目内眦斜络颧,手阳明止于迎香,接近四白、承泣。是手足三阳经气,俱会于目也。又目之精气为神为光,亦神之本也。
本穴傍近之穴,为临泣、目窗、正营、承光,均治目病及惊痫,诸有关神明之症,本穴统能治之。本穴有似诸神穴之本,名之“本神”,是所宜也。
_《黄庭经》:“何为死作令神泣”。注.“房中不慎,伤精失明,故神泣也。”泣为哭。神而哭泣,义近于玄。余意“死作”之“作”字、应读平声,音作,字义滥行不节也。“泣”、古与“涩”通。涩,滞而不灵也。“泣”,宜读“涩”。原神本灵,肾损则脑伤而不灵,故神涩也,而健忘,失眠、目昏,诸证生矣。本穴能治之。
附:临床应用举例
1.猥退风,半身不遂,失音不语者,灸百会,次灸本神,次灸承浆,次灸风府,次灸肩髃,次灸心输,次灸手五册,次灸手髄孔,次灸手少阳,次灸足五册,次灸足髄孔,次灸足阳明各五百壮。(《千金要方》卷八、《千金翼方》、《敦煌卷子》S.6168》)
2.岐伯灸法,疗头旋目眩及偏头不可忍,牵眼䀮䀮不远视,灸两眼小眦上发际各一壮,立瘥。(《太平圣惠方·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