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及出处
穴名:漏谷Lòu gǔ(SP7)
出处:《黄帝明堂经》
定位
部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取穴:三阴交上3寸处取穴。
类属
足太阴脾经穴。
适应症
主治:脾胃、前阴病症。常用于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疝气;下肢痿痹。
操作
刺1~1.5寸。
阐释
穴在三阴交上三寸处,胫腓二骨夹隙中。《医宗金鉴》谓:“在夹骨隙中,”故喻之为谷。又以胫骨有漏血孔,与本穴遥相关通,故名之为“漏谷”。
本穴又名“太阴络”。盖以本穴外表部位与足阳明络穴“丰隆”部位相对,或与足阳明经有所构通,故名“太阴络”也。虽无明文考据,测其疗效,能治肠鸣、逆气、痃癖、冷气在腹,膝痹等症。其为通阳助热可知也。《铜人》禁灸,盖防其由漏血孔传热及髓也。不然何以傍近阳经他穴不禁灸,而独此穴禁灸也?古人于此等细秘处,早已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