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开宝本草》
简说: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天台乌药)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原植物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缘以及山麓、旷野。喜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强,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临床用名有乌药、台乌药。
《日华子本草》:
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节、疥癞,并解冷热。猫犬百病,并可磨服。
《开宝本草》:
味辛,温,无毒。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
《本草衍义》:
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点。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汤液本草》:
气温,味辛,无毒。
入足阳明经、少阴经。
《本草》云: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又云:去猫涎极妙。乌药叶及根嫩时采,作茶片炙碾煎服,能补中益气,偏止小便滑数。
《本草纲目》:
乌药辛温香窜,能散清气。故《局方》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泻中带补也。其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用益智子等分为丸服者,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
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
乌药,下通少阴肾弱,上理脾胃元气,故丹溪补阴丸药中,常加乌药叶也。
《本草经疏》:
乌药禀地二之气以生,故味辛气温无毒。然尝
其味,亦带微苦,气亦微香。气厚于味,阳也。入足阳明、少阴经。其主中恶心腹痛,疰忤鬼气,天行疫瘴者,皆足阳明受病。阳明开窍于口鼻。凡邪恶鬼忤,与夫疫瘴之气侵人,悉从口鼻而入。此药辛温暖胃,辟恶散邪,故能主诸证也。胃暖则宿食自消,辛散则蛊毒亦解。又肾与膀胱为表里,虚则寒客之而冷气攻冲背膂,辛温能散寒邪,其性又善下走,则冷气攻冲自止也。性温走泄,故复能散妇人血凝气滞,微苦而辛,故又能疗小儿腹中诸虫也。
简误:乌药辛温散气,病属气虚者忌之。世人多以香附同用治女人一切气病,不知气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气虚气热用之能无贻害耶?以故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本草蒙筌》:
乌药一名旁其,味辛,气温。气厚于味,阳也。
无毒。入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腑。因多走泄,不甚刚强。诸冷能除,凡气堪顺。止翻胃消食积作胀,缩小便逐气冲致疼。辟疫瘴时行,解蛊毒卒中,攻女人滞凝血气,去小儿积聚蛔蚘。猫犬病生,磨水灌效。
《本草乘雅》:
乌药气秉阳暄,中纹似觳,而日魄为乌,堪天行,与地道,诚扶轮侍阴凝留碍,有妨生气者,仗此阳暄,以之救药。
《药性解》:
乌药,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一切气症及中恶腹痛;蛊毒鬼疰、天行疫瘴、呕逆胀满、霍乱吐泻、痈疖疥癞。
按:乌药辛宜于肺,温宜于脾,故主中恶等证。痈疖前癞,成于血逆,始于气逆,乌药长于理气,故并疗之。然辛温发散,不宜久用,恐损真元。
《药鉴》:
气温,味辛,气厚味轻,入足阳明少阴经药也。诸冷能除,凡气堪顺。止翻胃,缩小便。辟疫瘴时行,解蛊毒卒中。佐香附,能治妇人诸般气症。群平胃,能消男妇诸般食积。用于风药能疏风,用于胀满能降气,用于气阻能发阻,用于腹痛能止痛。又主肾间冷气攻冲,此又为足少阴药也。然此剂无滋益气,不可多服,但取其辛散凝滞而已。煎汁同豆腐煮硫黄,治手足风疾。
《景岳全书》:
气味辛温,善行诸气,入脾、胃、肝、肾、三焦、膀胱诸经。疗中恶鬼气蛊毒,开胸膈,除一切冷气,止心腹疼痛,喘急霍乱,反胃胀满,温肠胃,行宿食,止泻痢,除天行疫瘴,气厥头痛,膀胱肾气攻冲心腹,疝气脚气,痈疽疥癞,及妇人血气,小儿虫积,亦止小便频数,气淋带浊,并猫犬百病,俱可磨汁灌治之。
《本草备要》:
宣,顺气。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通肾经。能疏胸腹邪逆之气。
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气顺则风散,故用以治中气、中风(厥逆、痰壅、口噤、脉伏,身温为中风,身冷为中气。又有痰为中风,无痰为中气。《局方》治此,亦用乌药顺气散。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中气之证,不可作中风治),及膀胱冷气,小便频数,反胃吐食,宿食不消,泻痢霍乱,女人血凝气滞。小儿蚘蛔,外如疮疖疥疠,皆成于血逆,理气亦可治之。疗猫、犬百病。气虚、气热者忌用(时珍曰:四磨汤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者,降中兼收,泻中兼补也。方用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浓磨汁七分合煎。缩泉丸,用同益智、等分为丸,治虚寒便数者,取其通阳明、少阴也)。
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者良。酒浸一宿用(亦有煅研用者)。
《本经逢原》:
乌药香窜,能散诸气,故治中风中气诸证,用乌药顺气散香,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辛温能理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六磨;妇人血气诸痛,男子腰膝麻痹,用乌沉汤,并借参之力,寓补于泻也。大抵能治气血凝滞,霍乱吐泻,痰食稽留。但专泄之品,施之藜藿相宜。若膏粱之辈,血虚内热者服之,鲜不蒙其害也。
《本草求真》:
[批]治气逆胸腹不快。
乌药专入胃、肾,兼入脾、肺、膀胱。辛温香窜。书载上入脾、肺,下通肾经,如中风、中气,膀胱冷结,小便频数,反胃吐食,泄泻霍乱,女人血气凝滞,小儿蛔蚘,外而疮疖疥疠,并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许学士云:暴怒伤阳,暴喜伤阴,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中气之症,不可作中风治。时珍曰:《局方》治中风中气诸症,同乌药顺气散者,先疏其气,气顺则风散也。严用和《济生方》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用四磨汤者,降中兼升,泻中兼补也。其方以人参、乌药、沉香、槟榔各磨浓汁七分,合煎,细细咽之。朱氏《集验方》治虚寒小便频数,缩泉丸用炒益智子等分为丸服者,取其通阳明少阴经也。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气行则风自散,故不须治风。若气虚内热而见胸膈不快者,非其所宜。乌药止可以除冷气。
《得配本草》:
苦、辛,温。入手太阴,兼足少阴经气分。治膀胱冲背之冷气。消风湿侵胃之寒痹。疗泻痢,止腹痛。磨水灌下,能治猫犬百病。
得木香,治腹冷气痛;得川芎,治气厥头痛。配小青皮,治五积切痛。佐益智仁,治小便频数。气虚及内热者,禁用。
《本经疏证》:
治宿食宜消,治溲滑宜固,消之与固,显相背驰,决非一物所堪兼有,而本草著录,方家循用,实能并擅其长何也?夫肾为阴藏而中有阳,膀胱寒水之府而号太阳,是其实皆体阴而用阳者。乌药色黑,乃气味辛温,且开花结实,均以夏月,不正体阴用阳者乎?金匮真言论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即本草云主膀胱肾间冷气,皆推本之论。盖惟此阴中之阳德,协地下之暖,他日生发之气于是而化,盛长之气于是而始,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盛长之气所击散也,宿食不消天行疫瘴,生发之气所化导也。夫然则膀胱肾间冷气,既攻冲背膂,而亲乎上者,不犹乌药之从黑根而生树,却已转冷气为发育条达之气耶?特宜知温而辛,非温而甘苦酸咸者比,仅能使阴中有阳而不条鬯者发,不能使阴中无阳者生,此则大有迳庭,不得混合。至其偏止小便滑数,则巢氏曰小便利多者由膀胱虚寒胞滑,又曰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虚,而有客热乘之故也。是可知滑是滑,数是数,滑数兼称,自系水藏水府虚寒,客热乘之之故,不得但作虚观,是透发其固有之阳,以拒夫外来之热,化导而使之散耳。特本草明言用叶,而后人所制缩泉丸,却仍用根,或者猝不得叶,而根则肆中所常备,究以其出于一本,气味不甚相远,亦可借用欤。
《本草新编》:
乌药,味辛,气温,阳也,无毒。入足少阴肾经及阳明胃腑。性多走泄,不甚刚强,诸冷能除。凡气堪顺,止翻胃,消积食作胀,缩小便,逐气冲致疼,辟疫瘴时行,解蛊毒卒中,攻女人滞凝血气,去小儿积聚蛔虫。此品功多而效少,盖佐使之至微者也。力微似可多用,然而多用反不见佳。不若少用之,以佐君臣之用耳。
乌药无关轻重,其实过多功少,近人未知耳。产妇虚而胎气不顺者,切不可用,用则胎立堕。人以为顺气用之,谁知乌药能顺胎气之实,而不能顺胎气之虚乎。不独胎气,凡气虚者,俱不能顺。惟气血虚而带郁滞者宜之耳。
《本草分经》:
辛,温,香窜。上入脾肺,下通膀胱、肾,能疏胸腹邪逆之气。凡病之属气者皆可治,顺气则风散;理气则血调。故又治风疗疮及猫犬百病。
《本草思辨录》:
乌药色黑味辛,气温而香,其主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宜矣。而寇宗奭谓与沉香同磨作汤点服,治胸腹冷气甚稳当者何故?盖其根如车毂纹横生,非降亦非升,故凡病之属气而涉寒者皆可治。所谓空通者转气机也。
缩泉丸治小便频数,温肾固气,惟恃益智、山药,佐乌药则以散冷气耳。
1.乌药可使在位肠肌收缩加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2.乌药能促进血凝。
3.乌药正己烷提取物及乌药烯都具保肝作用。
4.乌药对多种致病球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5.去甲基乌药碱、乌药挥发油均有兴奋心肌,增冠脉流量,升高血压作用。
6.乌药有抑制S180肉瘤的作用。其挥发油还有促进呼吸、扩张局部血管、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