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的药性与功用汇解

来源:《本经》

简说: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南葶苈子)和独行菜(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均系野生。北葶苈子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等地,南葶苈子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甘肃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田野和路旁。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以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地最宜生长。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临床用名有葶苈子、炒葶苈子。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

味辛,苦,寒。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名医别录》:

大寒,无毒。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

《药性论》:

臣,味酸,有小毒。能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息急,止嗽。

《日华子本草》:

利小肠,通水气虚肿。

《开宝本草》:

味辛、苦,大寒,无毒。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

《本草衍义》:

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说尽矣。

《药性赋》:

味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中阴也。其用有四:除遍身之浮肿,逐膀胱之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饮之痰厥。

《汤液本草》:

《本草》云:主癥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及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便。久服令人虚。又云: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液》云: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则下泄,甜则少缓。量病虚实用之,不可不审。《本草》虽云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异?榆白皮为之使,恶僵蚕。仲景葶苈大枣泻肺汤用之。

《本草衍义补遗》:

属水属木,性急善逐水。病人稍涉虚者宜远之。且杀人甚捷,何必久服而后致虚也?葶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经》既言味辛苦,既甜者不复更入药也。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不可久服。

《本草发挥》:

成聊摄云:葶苈、苦仁之苦、甘,所以泄满。

《本草纲目》:

甘、苦二种,正如牵牛黑白二色,急缓不同;又如葫芦,甘、苦二味,良、毒亦异。大抵甜者,下泄之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易伤胃,故以大枣辅之。然肺中气水膹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尔。既不久服,何重杀人?《淮南子》: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节。

通月经。

宜大枣。

《本草经疏》:

葶苈禀阴金之气以生,故其味辛苦,大寒无毒。气薄味厚,阳中阴也。为手太阴经正药,故仲景泻肺汤用之。亦入手阳明,足太阴经。肺属金,主皮毛,膀胱属水,藏精液,肺气壅塞则膀胱与焉,譬之上窍闭则下窍不通,下窍不通则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之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阴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所主诸病。《本剂》云:泄可去闭,葶苈之属是矣。至苦极寒,有泻无补,暂用尚能损真,久服宁不令人虚也。

简误:葶苈,泻肺利小便,治肿满之要药。然味大寒,走而不守,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肿满由于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溢;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者,法所咸忌。犯之则轻病重,重必危,慎之!近世甜、苦二种,据《本经》云辛苦,则甜者非矣!总之,疗体皆以行水泄闭为用,多服久服,咸不宜耳。

《本草蒙筌》:

味辛、苦,气大寒。沉也,阴中之阴。无毒。一云:小毒,用之当熬。恶僵蚕石龙芮,使输皮得酒良。种因甜苦两般,证量轻重各用。苦葶苈行水走泄迅速,形壮证重者堪求;甜葶苈行水走泄缓迟,形瘦证轻者宜服。苟或卤莽,易致杀人。逐膀胱伏留热气殊功,消面目浮肿水气立效。肺痈喘不得卧,非此难痊;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出仲景方。痰饮咳不能休,用之易愈。主癥瘕积聚结气,理风热瘙痒痱疮。久服虚人,须记勿犯。

《本草乘雅》:

止曰亭,行止曰历。故决渎水道,诚急方之泄剂也。若气结为症瘕,为积聚,为饮食寒热,皆止固不适,决而泄之。十剂云:泄可去闭,葶苈之属是矣。

《药性解》:

葶苈,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入肺、心、脾、膀胱四经。主水肿结气、膀胱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饮之痰厥。榆皮为使,恶僵蚕、灯草。

按:葶苈辛走肺,苦走心,膀胱者肺所绾也、脾土者心所生也,故皆入之。大伤肺气,渗泄下元,用之不当,杀人甚捷。稍涉虚者忌之。有甜、苦二种,苦者太猛劣,甜者性少缓。

《药鉴》:

气大寒,味苦辛,沉也,阴中阴也,无毒。有甘苦二种。苦者行水迅速,甘者行水迟缓,要在看病症之轻重而用之也。逐膀胱伏留热气殊功,消面目浮肿水气立效。肺痈喘不得卧,服之即愈。痰饮咳不能休,用之立痊。主癥瘕聚结气,理风热瘙痒痱疮。仲景治伤寒胸内停水作胀者,十枣汤内用之是也。

《景岳全书》:

味苦,大寒,沉也,阴也,气味俱厚,有毒。善逐水气,不减大黄,但大黄能泄血闭,葶苈能泄气闭,气行而水自行也。若肺中水气贲满胀急者,非此不能除。然性急利甚,凡涉气虚者,不可轻用。《淮南子》曰: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慎,乃反成病。即此谓也。第此有甜苦二种,虽曰为甜,然亦非真甜,但稍淡耳,稍淡者,其性亦稍缓。

《本草备要》:

大泻气秘,通,行水。辛苦大寒。属火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肿中水气膹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水湿泛溢,为肿胀,为痰嗽,为喘满)通经利便。久服令人虚(《十剂》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分气闭,气味俱浓,不减大黄。然有甜、苦二种,甜者性缓,苦者性急,泄肺而伤胃,宜大枣辅之。仲景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气喘急不得卧。昂按:辅以大枣,补土所以制水)

子如黍米,微长色黄。合糯米微炒,去米用。得酒良。榆皮为使。子:

《本经逢原》:

葶苈苦寒不减硝黄,专泄肿中之气,亦入手阳明、足太阳,故仲景泻肺汤用之。肺气壅塞,则膀胱之气化不通。譬之水注,上窍闭则下窍不通,水湿泛溢,为喘满,为肿胀,为积聚,种种诸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降,能下行逐水,故能疗《本经》诸病,亦能泄大便,为其体轻性沉降,引领肺气下走大肠。又主肺痈喘逆,痰气结聚,通身水气,脾胃虚者宜远之。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反乃成病。葶苈有甘,苦二种,缓急不同。大抵甜者下泄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复伤胃,故以大枣辅之。然肺之水气贲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金匮方》云:葶苈敷头疮,药气入脑杀人。

《本草崇原》:

葶苈花实黄色,根白味辛,盖禀土金之气化。禀金气,故主治癥瘕积聚之结气。禀土气,故主治饮食不调之寒热。破坚逐邪,金气盛也。通利水道,土气盛也。

李杲曰:《本草十剂》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二味,皆大苦寒,一泄血闭,一泄气闭,盖葶苈之苦寒,气味俱厚,不减大黄,又性过于诸药,以泄阳分肺中之闭,亦能泄大便,为体轻象阳故也。《别录》云:久服令人虚。朱丹溪谓:葶苈属火性急,善遂水,病人稍涉,虚者宜远之,且杀人,甚健何必久服而后虚也。李时珍曰:葶苈子有甜苦二种,正如牵牛黑白二色,急缓不同。又如葫芦甘苦二味,良毒亦异,大抵甜者不泄之性缓,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之性急,既泄肺而兼伤胃,故古方多以大枣辅之。若肺中水气膹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既不久服,何至杀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及反成病,亦在用之有节与不耳。

《本草求真》:

[批]泻肺中水气。

葶苈专入肺,兼入胃。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肺中水气,膹急下行膀胱。故凡积聚癥结,伏留热气,水肿痰壅,嗽喘、经闭、便塞至极等症,诸症皆就水气停肺而言。无不当用此调。昔本草十剂篇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但大黄则泻脾胃阴分血闭;葶苈则泻肺经阳分气闭。葶苈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虽泻而不伤;苦者性急,既泻肺而复伤胃,故必用以大枣补土以制水,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观《金匮》所云,用葶苈以治头疮,药气入脑杀人,其意大可知矣。

《得配本草》:

得酒、大枣良。恶白僵蚕。

辛、苦,大寒。入手太阴,兼足太阳经气分。大泄阳分之气闭,下泻膀胱之留热。膈中痰饮喘促,得此能疗。肺中水气膹急,非此不除。水结由于气热,惟此清之。得大枣,治肺壅,不伤胃。配防己,治阳水暴肿。

虚人禁用。泄真气也。仲景曰:葶苈敷头疮,药气入脑杀人。

《本草经解》:

葶苈子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其主症瘕积聚结气者,气结聚而成积,有形可征者谓之症,假物成形者谓之瘕,葶苈入肺,肺主气而味辛,可以散结也。

小肠为受盛之官,饮食入肠,寒热之物皆从此运转,如调摄失宜,则寒热之物积矣,葶苈气寒,可以去热,味辛可以散寒。

下泄膀胱,葶苈入肺入膀胱,辛寒下泄,所以通利也。

《神农本草经读》:

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为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

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辛,寒。主癥瘕,积聚结气,水饮所结之疾。饮食寒热,破坚逐邪,亦皆水气之疾。通利水道。肺气降则水道自通。

葶苈滑润而香,专泻肺气,肺为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凡积聚寒热从水气来者,此药主之。

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

《本经疏证》:

葶苈根白子黄,味辛气寒,恰合从肺至脾之用。其萌芽于寒水,得润下之性,长茂于风木,具通达之能,收成于火令,擅速急之长,从肺及脾。自上抵下,通达远急,又何尤乎癥瘕不消,积聚不散,结气不化,饮食停滞,得为寒热哉?然此犹上脘中宫之患也。其最近于肺,为极上之害者,尤莫如水。水热穴篇曰:夫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水虽就下,满则必溢,溢则盛于皮毛,攻其所合,而反上动下宁。欲循其本从下泄之,其留于上与外者,必不能随之顺流而下,故当从上泄之,此本经主治所以及破坚逐邪,通利水道;隶主治所以及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也。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苈愈胀。于此可见肿而不胀,非上气喘逆者,非葶苈所宜矣。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不得息者,皆与葶苈大枣泻肺汤;水证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与葶苈丸下水,则葶苈之用,前说不可云不售矣。惟是牡蛎泽泻散治腰以下水气,鳖甲煎丸治疟母,己椒苈黄丸治肠间水气,其病皆不在上,又何以用之?殊不知葶苈本经原主癥瘕,积聚结气,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故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者,宜用之,如腰下水气疟母条中原不具证。惟肠间有水气者,明摘腹满口舌干燥为据,犹不可识肠为肺合为水所留,能使气阻化热,致口舌干燥,则葶苈之功不难即此窥之矣。矧大戟芫花甘遂等,非不治坚癖难下之水,特其水皆汪洋四射,不比葶苈所治之水直上不下,故古人多以泄气闭目之也。

尤在泾曰:大陷胸之治在胃,大承气之治在大小肠。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并主心下水食,燥粪在肠,必藉推逐之力,故须枳朴;水食在胃,必兼破饮之长,故用甘遂仅著驱饮之效,葶苈更兼荡食之功,故大陷胸汤但用甘遂,大陷胸丸并用葶苈也。

《本草分经》:

辛、苦,大寒。性急力峻,下气破结,行膀胱水,除肺中水气膹急,通经利便。

《本草思辨录》:

大黄泄血闭而下热,葶苈泄气闭而逐水。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者,葶苈悉主之。惟泄肺而亦伤胃,故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大枣辅之。

甘遂味苦甘,所治在中与下,能利水谷之道,故治留饮宿食。葶苈味苦辛,所治在上与表,但利水道,故主结气饮食寒热。试以大陷胸汤丸证之,大黄荡实涤热,上中下咸到,性极峻厉,故汤丸皆以为君,为陷胸之主药。陷胸汤加芒硝甘遂,而一则煮一两沸,一则纳末者,以二物皆下趋极易,欲其回翔胸膈,化水食而软坚也。陷胸丸之证,曰项亦强如柔痉状。项强二字,实此证之主脑。按《素问》“太阳在泉,项似拔。”项似拔者,湿上冲也。此强而非拔,为水结在肺无疑。曰如柔痉状,则与柔痉相似而不同可知。然则何以治之?夫结胸由于误下,误下故正虚邪入,水饮宿食,遂互结而不下,要其所入之邪,太阳病未解之阳邪也。阳邪劫液,故筋失所养而项强,是宜泄其为患之水,濡以柔筋之液,而大逐其心胃之热实,故用大黄硝遂无二致,而法则有变,药亦宜加矣。杏硝合研,所以润液而柔项;遂蜜同煮,所以安正而化结;葶苈泻肺水,为是方水结之专任,变汤为丸者,以项强不可以急图也。葶苈与甘遂,可同年语乎哉?

现代药理研究

1.葶苈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葶苈子醇提物有强心作用,可使在体蛙心停止于收缩期;增强兔、猫的心脏收缩,减慢心率,阻滞传导;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葶苈甙在心电图上表现有强心甙的作用。对麻醉猫有短暂升压作用,对结扎冠脉左降支的兔心,可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心肌摄氧量增加,对心律失常及心电图改变均呈治疗作用。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效果优于毒毛旋花子苷K。

2.葶苈子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是苄基芥子油(异硫氰酸苄酯),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他菌株均有抑制作用。

3.葶苈子有抗肿瘤作用。

4.葶苈子有利尿作用。

5.葶苈子有平喘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2
本条ID:12118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