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的药性与功用汇解

来源:《本草拾遗》

简说:柿蒂为柿树科植物柿树的宿存花萼。主产于四川、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原植物多为栽培。味苦,性平。归胃经。功效:降气止呕。临床用名柿蒂。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

煮服之,止秽气。

《本草纲目》:

咳逆者,气自脐下冲脉直上至咽膈,作呃忒蹇

逆之声也。朱肱《南阳书》以哕为咳逆,王履《溯洄集》以咳嗽为咳逆,皆误矣。哕者,干呕有声也。咳逆有伤寒吐下者,及久病产后,老人虚人,阴气大亏,阳气暴逆,自下焦逆至上焦而不能出者,有伤寒失下,及平人痰气抑遏而然者。当视其虚实阴阳或温或补,或泄热,或降气,或吐或下手也。古方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亦常用之收效矣。至益水张氏又益以人参,治病后虚人咳逆,亦有功绩。丹溪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之过矣。若陈氏《三因》又加以良姜之类,是真以为胃寒而助其邪火者也。

《本草蒙筌》:

疗呃逆灵。

《本草备要》:

柿蒂止呃逆(古方单用,取其苦温降气。《济生》加丁香、生姜,取其开郁散痰,亦从治之法。《产宝》云:产后呃逆、烦乱。柿饼一个,煮汁热饮)

《本经逢原》:

柿之生青熟赤,生涩熟甘,浑是阴内阳外之象,独蒂之涩,始终不改,故取以治阴内阳外之病。《济生方》治呃逆,专取柿蒂之涩,以敛内蕴之热;丁香、生姜之辛,以散外郁之寒,深得寒热兼济之妙用。尝考古方中,有单用柿蒂以降逆气者,是以丹溪但执以寒治热之理,而不及从治之法,矫枉过矣。至《三因方》,又于《济生方》中加良姜之类,是真为寒而反助其热乎?

其干柿白霜,专清肺胃之热,在元气未漓,可胜寒润者,用之固宜。但虚劳烦嗽喘乏,得此郁闭虚阳,病根日固,与埋薪灰烬何异!

《本草求真》:

[批]敛内郁热起。

柿蒂专入肺、胃。味苦气平,时珍谓其苦温,似非。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而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热兼济之妙。《医通本草》谓《济生方》治呃逆,专取柿蒂之涩以敛内蕴之热,丁香、生姜之辛以散外郁之寒。如系有寒无热,则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执从治,必当佐以柿蒂;有热无寒,则柿蒂在所必需,不得泥以兼济之必杂以丁香。是以古人用药,有合数味而见效者,有单用一味而见效者,要使药与病对,不致悖谬而枉施耳。竹茹、芦根,则较柿蒂性凉。

《得配本草》:

煮汁服,治呃逆。加丁香、生姜,开痰散郁,其功甚疾。

丁香柿蒂汤,治呃逆也。而不知有病后气虚之呃。脾胃伤气,水挟相火,直冲清道而呃。邪火遏抑,误服参、术,闭于中焦而呃。虚人阴乏,阳气暴逆于下,至上焦而不能出则呃。若概以柿蒂汤投之,其呃未有不甚者也。

现代药理研究

1.0.5%柿蒂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柿蒂提取物具有镇静作用。

3.柿蒂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2
本条ID:12116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