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的药性与功用汇解

来源:《名医别录》

简说: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栽培或野生。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旷野或路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效:驱虫、疗癣。临床用名有鲜苦楝皮、苦楝皮。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

微寒。疗蛔虫,利大肠。

《日华子本草》:

苦,微毒。治游风热毒,风疹,热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景岳全书》:

苦楝根味大苦。杀诸虫,尤善逐蛔。利大肠,治游风热毒恶疮。苦酒和涂疥癞甚良。

现代药理研究

1.苦楝皮具有驱蛔虫作用。

2.苦楝皮有驱蛲虫作用。

3.苦楝根皮醇提取物有抗血吸虫作用。

4.苦楝皮水和醇提取物均有杀灭绦虫原头蚴的作用。

5.苦楝皮有抗真菌作用。

6.苦楝皮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

7.印度苦楝叶粗提物增大剂量能显著降低血压并能减慢心率。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2
本条ID:12106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