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喘加人参,自汗者加尤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主治: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方论选萃
清·吴鞠通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之治也,观脉虚苔少可知。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以鸡子黄一味,从足太阳下安足三阴,上济手三阴,使上下交合,阴得安其位,斯阳可立根基。俾阴阳有眷属一家之义,庶可不致绝脱欤!(《温病条辨》)
近代·秦伯未本方主治温热之邪消烁真阴,神倦瘈疭,脉弱舌绛,时有虚脱的现象,故用大队滋阴药,佐以介类潜阳镇定。在肝病中遇到肝肾阴血极虚,内风煽动不息,如眩晕不能张目,耳鸣,筋惕肉瞤,心慌泛漾,亦常用此加减。凡风阳上扰,肝阴多虚,且有水不涵木现象,故常用白芍、生地治本,结合熄风潜阳。但肝阳宜于凉镇,肝风必须填补,将本方和羚角钩藤汤对比,可以看到用药的浅深程度。(《谦斋医学讲稿》)
近代验证
陈某某女,25岁,昆明市人。1939年春。
初诊:烧热多日,脉象虚数,舌绛卷缩难伸,苔黑龟裂,面垢齿焦,神谵语语,手足抽搐,自汗淋漓不收,二便失禁。此春温坏证,因烧热日久,肝肾阴亏,津枯风动,病情危笃。勉拟下方,急救其阴,希图万一。生龟板18克 大生地15克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生杭芍9克 醋鳖甲15克 野黄连3克 生牡蛎12克 生甘草3克 东阿胶15克烊化兑服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每服点童便三匙。因患者神昏,服药困难,嘱采用频频滴喂法。
二诊:服药后神识稍苏,抽搐渐停,自汗减少,能进少量薄粥,痰凝微咳。脉转虚弦滑数,舌绛能伸,苔黑龟裂已减,仍干燥少津。此风势渐平,阴津未复,伏热未清。再以育阴、生津、化热为治。东阿胶24克烊化服 炙龟版21克 醋鳖甲15克 黑玄参9克 野黄连3克 大寸冬9克 生杭芍9克 广橘络9克 生甘草3克 淡菜五枚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三诊:上方服二剂,神识渐清,但语言蹇涩,烧退,午后仍潮热,咳嗽自汗,神倦,二便能自约,溺尚黄赤,纳可。脉象滑数,舌红苔黑,龟裂较退,略布津液。续宗前法,嘱服四剂。
处方:大生地21克、醋鳖甲15克、生抗芍9克、地骨皮15克、炒知母4.5克、广橘络9克、茯神木15克、野黄连3克、鲜芦根30克、生甘草3克、竹茹6克、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四诊:上方服二剂,神识、语言已清,潮热、自汗、咳嗽均减,抽搐全止,思饮食,能起坐。舌红润,黑苔龟裂已退,脉尚滑数。仍用原方加减。大生地15克 黑玄参9克 大寸冬9克 地骨皮12克 鲜芦根21克 生甘草3克 净竹茹6克 鸡子黄1枚分次兑服。
五诊:服上方后,潮热退,自汗收,咳嗽止,纳谷佳,二便正常。舌红润有津,脉滑微数。症至此已转危为安。续用下方,以善其后。
处方:大生地12克、空沙参12克、广玉竹9克、天门冬9克、金石斛9克、大寸冬9克、生杭芍9克、茯神木15克、净杷叶3片、广橘络9克、生甘草3克、竹茹6克
例二 金寿山治虚风内动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梅某,女,62岁。
初诊:1977年10月15日。
主诉:患者于8月31日因急性胆囊炎伴腹膜炎,行胆囊及阑尾切除术,并作胆总管引流术。术后25天作T型管造影时曾晕厥一次,随即出现明显精神萎靡、肌肉无力,腹泻、日六七次,小便频数,食欲极差。恶心呃逆频繁。经治疗后,症状一度缓解。但于10月2日起出现神志昏迷,二便失禁,肢体抽动,由该院内科会诊为:1.低钾性肾病,2.冠心病,3.尿路感染。于10月6日转内科病房后予强心剂、抗生素、葡萄糖酸钙、安定、播生丁、补钾及中药等联合治疗一周,症状未见改善,仍觉胸闷,气急,烦热,全身肌肉颤抖,时有谵语,小便频数,大使溏泄。心率140次/分,血压100/60毫米汞柱,血钾12.9毫克%,血纳297.5%,氯化物580%。心电图显示:1.实性心动过速,2.心肌损伤。于10月13日应邀会诊。
诊查、辩证、治法:血耗阴伤,心失所主,神思恍惚,胸闷微痛,虚风内动,四肢颤抖,手指蠕动,口干,小便频数,大便溏泄,舌红绛有裂纹,无苔,脉动数。拟太定风珠加减治之。
处方:生牡蛎30克(先煎)、石斛9克、炙龟板9克(先煎)、砂仁6克(后入)、大生地15克、炒白芍9克阿胶9克(烊冲)、皮尾参9克(另炖和入)、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羚羊粉0.3克(吞)、川连3克、降檀香各4.5克、麦冬9克,三剂。
服药三剂后即有好转,胸闷、气急、烦躁等症均较前改善,四肢颤抖、手指蠕动已止,舌红绛已减。继用原方加减,服药十余剂后,精神好,食欲增,意识障碍消除,一切正常,干1977年10月31日出院。
例三 叶益丰治咯血案(选自《新中医》1986;(2):52)
潘某某,男,58岁。咯血常反复发作已5年,某医院曾诊为“支气管扩张”,屡治未能根除,近1年来且愈发愈剧,此次发作已达月余,虽打止血针,服凉血药未能控制。诊见:咯血鲜红,面红目赤,心烦不寐,入夜手足心热,形体瘦弱,精神衰惫,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咽干口燥、舌红,无苔,寸关脉大,尺脉细弱。证属真阴下亏,虚阳上亢,虚火上冲,故血随火升而咯血不止。治宜滋填阴精,潜阳降火,俾阴液复,亢阳潜,虚火降,则咯血自止。以大定风珠出入。
处方: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白芍、天冬、麦冬各15克、五味子10克、阿胶(烊化)、鳖甲、龟板各20克、甘草5克、鸡子黄(冲)3枚,3剂。
二诊:药后咯血止,诸症减,脉细数。此阴渐复、阳潜藏之佳兆也,守方10剂,诸症大减,继以原方增损调理月余收功。
例四 萧立渭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87;(3):139)
胡某某,女,47岁。患者1971年起出现心悸自汗,性情急躁,食欲亢进,未曾介意。2年后,诸症加剧,且颈项肿大,某医院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经多种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诊见:心悸不寐,怕热,汗出,头晕目眩,腰酸膝软,手指抖动,颈项肿大。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痰气凝结。方用大定风珠加减,处方:龟板、鳖甲、生牡蛎各30克 生地、熟地各20克 白芍18克 甘草、麦冬、阿胶、玄参、贝母、五味子各10克 鸡子黄2枚 冲服。
二诊:服16剂后,自觉症状减轻。续服30剂,诸症消失。随访未发。
按语
伤寒伤人阳气,温病耗人津液。乃热病诊治千古不易要决焉。温病末路,邪热虽渐平复,而热烁津液,液为汗耗,脏真亦日见消蚀矣。元阴既亏,心神浮越,厥阳蠢动,虚烦少寐,手足蠕动。舌红苔少,脉虚细少神。病至此,则滋养营阴,潜摄浮阳之法,已不可少者也。吴氏此方,冶熔咸寒救液,酸甘化阴,甘柔育阴,介属潜阳于一炉,为热病伤阴者,立一法程。然细绎此方,实从《指南医案》温热门中,张姓一案套出。叶氏原案:进甘药颇安,奈阴液已涸。舌强音缩,抚之干板,较诸以前龈肉映血有间,小便欲解掣痛,犹是阴气欲绝。欲寝昏沉,午间烦躁,热深入阴之征。方用生白芍、炙草、阿胶、鸡子黄、生地、麦冬、麻仁、人参,吴氏但从叶氏方中,参入龟甲、鳖甲、牡蛎、五味等阴柔潜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