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液承气汤

治法:
甘寒生津,咸苦达下法
出处: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
元参一两 麦冬八钱,连心 细生地八钱 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五分,冲
方制: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主治: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由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

方论选萃

清·吴鞠通兹按温病中下之不通者,共有五因……其因阳明太热,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非增液不可。服增液两剂,法当自下,其或脏燥太甚之人,竟有不下者,则以增液合调胃承气汤,缓缓与服,约二时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气血合治法也。(《温病条辨》)

近代·何廉臣吴鞠通重用细生地、元参、麦冬,合调胃承气,名曰增液承气汤。方从吴又可养荣承气汤套出,皆为热结液枯,肠燥便秘而设。(《重订广温热论》)

晚近·沈仲圭此方有滋阴增液,通便泄热之功用,以为温病热结,阴液枯涸,燥矢不行之用。

近代·冉先德温病热结阴亏,燥屎步行者,下法宜慎,此乃津液不足,无水舟停,间服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即有增水行舟之效,再不下者,然后再与增液承气汤缓缓服之,增液通便,邪正兼固。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咸寒,滋阴增液;配伍大黄、芒硝苦寒、咸寒,泄热通便,合为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之剂。(《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按语

伤寒伤人阳气,温病烁人津液,此千古不易之理。温病后期,余焰未烬,肺胃津伤,肠枯便秘,所谓陆地行舟者也。增液承气汤熔甘寒生津,咸苦达下于一炉冶,为热病津枯便燥者开一法门。温病从伤寒对面着眼,亦麻子仁丸之派生也。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6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