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润燥泄热法
出处:
明·吴又可《瘟疫论》
组成:
鲜生地一两 生白芍二钱 小枳实一钱五分 真川朴五分 油当归三钱 白知母三钱 生锦纹一钱
方制:
水、姜煎服。
主治:
温疫暴解之后,余焰尚在,里证未清,阴血未复者。
方论选萃
清·何秀山火郁便秘,不下无以去其结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其亡阴,方以四物汤去川芎,重加知母,清养血液以滋燥,所以增水行舟也。然徒增其液,而不解其结,则扬汤止沸,转身即干,故又以小承气去其结热。此为火盛燥血,液枯便秘闭之良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近代·何廉臣吴鞠通重用细生地、玄参、麦冬合调胃承气,名曰增液承气汤,乃从承气养荣汤套出。(《重订广温热论》)
按语
热病热甚伤津,液为汗耗,或发汗利小便后,津液消亡,肠燥便秘,其人必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见干裂,吴氏此方,乃小承气汤加鲜生地、当归、白芍、知母者也。意在滋营养液,通府泄热耳。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