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

治法: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法
出处: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大黄 朴消 甘草各二十两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 黄芩各十两 连翘二斤半
方制: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小儿半钱,水一盏,加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得利下停服。
主治:
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火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頷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

方论选萃

清·张石顽消、黄得枳、朴之重着,则下热承之而顺之;得芩、栀、翘、薄之轻扬,则上热抑之而下清,此承气、凉膈之所区分也;用甘草者,即调胃承气之义也;《局方》专主温热时行,故用竹叶。(《张氏医通》)

清·王晋三薄荷、黄芩,从肺散而凉之,甘草从肾清而凉之;连翘、山栀,从心之少阳苦而凉之;山栀、芒硝,从三焦与心络泻而凉之;甘草、大黄,从脾缓而凉之;薄荷、黄芩,从胆升降而凉之,上则散之,中则苦之,下则行之,丝丝入扣,周遍诸经,庶几燎原之场,顷刻为清虚之腑。(《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以大黄、芒硝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之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果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成方便读》)

近代验证

例一 郑益华治精神分裂案(选自《福建中医药》1989.4)

徐某某,男,39岁,农民。平素性急好强,嗜饮无度。近夫妻不睦,时有口角,旬日前又因儿子忤逆,气怒交加,遂益狂饮,现1周来夜不能寐,近3日竟至精神失常,嘻笑骂,声高气粗,气力逾常,狂躁不安,不认亲疏。西医诊为精神分裂症,曾注射复方冬眠灵,口服安定药,未能控制症状。诊见:精神亢奋,颜赤如醉。舌质红,苔黄糙,脉实大弦长而略数。经询问家属知其至少5日未大便。证属五志化火,心神被扰,胃肠热结,致成阳狂。治宜清心泻火、凉隔通腑为先。

处方:生大黄15克(后下)、玄明粉15克(冲服)、栀子、1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川黄连、9克、竹叶10克、薄荷5克

二诊:服上药 1剂后下燥屎 10余枚,继而排出大半尿盆稀溏便,其臭无比。当夜能睡 4个多小时。今躁动稍安,心神略定。原方减硝黄量,加白蜜 30克(冲),白芍 12克,郁金10克,龙骨、牡蛎各18克(先煎),连进2剂,神识清情绪安定,舌苔转薄黄,脉缓有力。续用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之二阴煎调理1周而愈。在治疗过程中,嘱其妻儿务须倍加热情,好言相慰,以情治心,庶无复发之虞。

例二 郑日清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案(选自《湖南中医杂志》1994.2)

项某某,男,47岁,干部。患慢性咳嗽10余年,曾有痰中带血病史,经X线胸部照片和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为支气管炎并扩张。4日前受凉后,咳嗽复发,始则痰中胸中胀满作痛,继而咳吐较多鲜红纯血,间夹泡沫,发热烦不安,日苦微渴,腹稍胀,大便2日未行。舌红,苔黄而薄,脉弦数。证属肺热咳血。治直清热泻火,宁络止血用凉隔散加味,处方:黄芩10克 炒栀子10克 连生大黄6克 朴硝6克(冲服) 枳壳10克 竹叶10克 蛤壳20克 茜草根10克 白及10克 生地10克 蜂蜜30克(冲服)。

服药4剂,热退血止。

例三 刘灿康治小儿肺炎案(选自《内蒙古中医药》1989.1)

李某某,男,10岁。患者发热。少汗,咳嗽气喘,口渴烦躁,大便秘结,小便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体温: 39.4℃,X线胸透提示:右肺见有片状阴影。血象:白细胞总数18.5×109/L,中性 80%。证属卫气同病,邪热变肺,痰热内蕴,肠腑燥结。治以辛凉解表,清热泻肺,通腑泄热。

处方:薄荷(后下)、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黄芩10克、生山栀子10克、杏仁10克、大贝母10克、葶苈子10克、生大黄(后下)6克、生甘草5克。

2剂。

二诊:药后大便转溏而热度下降,测体温37.8℃,咳嗽亦减。肺热有从大肠下泄之势,表邪已解,原方去薄荷、竹叶加瓜蒌皮10克,桑白皮10克,生大黄4克与诸药同煎。续服3剂。

三诊:3剂服完,热清咳喘平而病愈。经X光胸透复查:肺部阴影消失。

按语

此辛凉疏风,苦寒泻火,咸苦达下复合之法也。为表里三焦、泻火蕴结者,立一法门。方中薄荷、连翘辛凉散风,轻清透邪;黄芩、山栀,苦寒直清里热,一泻肺中伏火,一清三焦浮游之火;大黄、朴消,咸苦达下,使邪热火毒从大肠下泄。疏之、清之、泄之,则表里三焦上下之邪,一齐清彻矣。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58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