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 川芎 木香 茯苓 牛膝 桂心 白豆蔻 大茴 蓬术 附子 干姜 青皮 三棱 白蒺藜 当归酒浸一宿各五钱。
为末,入前药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杵,为丸,梧子大。食前温酒、白汤任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发疾愈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而能去病,日三服。兼以温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主治:治水肿寒积。
方论选萃
清·叶天士凡病皆本乎阴阳,通表利小便,乃宣经气利府气,是阳病治法;煖水脏温脾胃,补土以驱水,是阴病治法。治肺痹以轻开之;治脾必佐温通;若阴阳表里乖违,脏真日漓,阴阳不运,亦必作胀,治以通阳,乃可奏绩,如局方禹余粮丸。(《临证指南医案》)
清·王晋三禹余粮丸用三物治肝脾胃之药为主者,以水病莫不本之三脏也。蛇黄得蛇性之走窜灵异,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禹余粮入阳明血分之重剂,同针砂醋制,即于胃中辟肝经客贼之气,佐之羌活、川芎以开鬼门,三棱、蓬术以洁净府,蒺藜、豆蔻、木香、茴香、陈皮、青皮去菀陈莝,理则然也,而诸品之药,犹为力绵不及,未能开辟重阴。《经》言三阴结谓之水。三阴、肺脾肾也。若肺之治节不行,脾之健运失常,肾之关门不利,则膀胱之水日益泛滥,占据肢体,重阴坚垒,设非姜、桂、附之大力,斩关夺门,焉能重云见×而肿胀潜消耶。再使以当归、牛膝,导姜、桂、附下行入络,而奏驱阴功绩,更为劲捷。统论全方,不用逐水之药,不蹈重虚之戒,斯为神治也。
清·王士雄此乃治水肿寒积之方,今人辄用以治胀。然胀有寒热二证,设热胀误服,贻害非轻。丹溪云:温热之药太多,宜有加减,不可徒执其方。魏玉横云:阴虚内热,而为䐜胀,误服燥热石药,必死。
清·徐洄溪此方兼治有形之积块。
按语
水肿胀满之法,历来方书,漫无统旨。叶天士以阴阳分治,则纲领在握矣。其谓:“阳病治法,不外轻开,温通;阴病治法,须以通阳。”此方一名大针砂丸,治阴病水肿寒积方也。干姜、桂心、附子为君,大温大热之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臣以蓬术、三棱、豆蔻、木香、青皮,疏理气机,气化则水自化也;当归、川芎、蒺藜疏瘀以行水,以水饮停蓄之处,必有留瘀为患焉;佐以牛膝、茯苓,导水下行;是以羌活祛足太阳膀胱经之阴寒,茴香温命门而暖丹田。要在针砂、禹余粮、蛇含石三味:针砂治黄疸,平肝气,善治积聚肿胀;禹余粮入阳明经血分,治癥瘕肠泄下利,蛇含石入足厥阴两经,其性与代赭石不甚相远,取其质重下趋,以为镇摄之用耳。药味虽众,条理井然,显然有制之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