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乌梅汤

治法:
酸甘化阴、微苦泄热法
出处: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
西洋参一钱五分 乌梅肉三分 木瓜八分 炙甘草五分 淮山药三钱 带心莲子一钱
主治:
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方论选萃

清·吴鞠通按:此方于救阴之中,仍然兼护脾胃。若液亏甚而土无他病者,则去山药、莲子,加生地、麦冬、又一法也。

近代验证

例一 张业宗治小儿身动症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9.3)

陈某某,男,5岁。患儿肢体及颜面肌肉不自主掣动已10多日,发作频繁,掣动时间5~10余秒钟。前医予温胆汤加味及西药安定、维生素B1 等治之无效。诊见:患儿精神尚可,形体瘦,发作时无明显痛苦状,纳呆,大便实,小便微黄。舌淡红,苔薄伴剥苔,脉细。证属气阴不足,肌肉失于濡养。治以酸甘化阴法。用人参乌梅汤加白芍。

处方:党参、木瓜、淮山药各10克、乌梅、莲肉各8克、白芍12克、甘草3克

二诊:服药2剂后,发作时间缩短,次数减少,按原方继进5剂而愈,未复发。

例二 张业宗治小儿脾疳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9.3)

张某,女,1.5岁。

心烦不安,夜间多啼,微干咳,日趋羸瘦逾月,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诊见:患儿多汗,面色不荣,手心烦热,口干喜饮,食不长肌,大便溏烂气臭,尿黄。舌尖红,少苔,指纹淡紫。证属脾阴耗伤,虚热土扰。治以养阴实脾,清热安胃。用人参乌梅汤加味。

处方:党参、淮山药、莲肉、木瓜各8克、乌梅、麦冬、茅根、山楂各6克、胡黄连4克、甘草3克

二诊:2剂后饮水减少,神情较前安静,咳减,大便略成形。守原方再予4剂,并注意饮食调理,1个月后随访,已复常态。

例三 张业宗治小儿汗症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9.3)

王某某,男,3.5岁。患儿素体较弱,易出汗,睡中汗出尤甚已1周,汗出不温,肌肤较湿润,饮食不思,形体瘦,脸白神倦。舌淡红,苔剥,脉细。证属脾肺气虚,卫表不固。治以健脾补气,敛阴止汗。用人参乌梅汤加味。

处方:党参、莲肉、芡实、木瓜各8克、淮山药、牡蛎各10克、白术6克、甘草3克。

连服4剂而愈。

按语

此酸甘化阴,补虚敛津之法。盖暑病之后,暑热伤气,液为汗耗,症见气阴两虚者,颇不乏例。此方熔酸甘化阴、微苦泄热、甘味补虚于一炉冶,为暑病后期证治之典范,且正合张凤逵“继用酸泄酸敛”之意焉。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43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