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荷杏石甘汤

治法:
甘寒复辛凉法
出处:
近代·何廉臣《温热病方汇选》
组成:
苏薄荷一钱 光杏仁三钱 生石膏四钱 冬桑叶二钱 连翘壳二钱
主治:
风温上犯,滋清轻剂不应,气分火燥,头胀鼻鸣,咳嗽声浊,身热汗出口渴。苔薄燥,脉右寸洪大。

方论选萃

近代·何廉臣血虚者火必旺,火旺者液必亏,液亏则气分火燥,症已肺热移胃,胃津被灼。故主用石膏甘淡辛寒,气清无毒,善解燥热无形之气。凡壮热烦渴,自汗大出,右手脉大等证,不能舍此以图功;佐以生甘草泻火和胃,且能缓石膏质重下降之力。景岳名为玉泉饮,以甘、膏一甘一寒,连清胃腑燥热,甚为合法。惟停食化火,脘闷腹胀者,宜用枳、黄消降,切忌石膏凉遏。今此症胃虽燥热,而肺经风温未除,故仍用翘、荷辛凉以散风;桑、杏轻苦以清肺,乃甘寒复辛凉之法,而为风温消烁肺胃之良剂。余特名曰荷杏石甘汤,已编入《国朝医方拮粹》中矣。(《温热病方汇选》)

近代验证

例一 陈作仁治春温案(选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病人:陈其意,三十六岁,南昌人,住城内。

原因:丧偶续弦,时当客冬,房事过劳,真阴亏损,又兼冬令严寒。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其斯之谓欤。

症候:初起症似伤寒,惟热多寒少,常有汗出,汗后而热不稍减,且口渴引饮,此与伤寒病状,大不相同。

诊断:两寸脉浮大而数,右寸脉尤洪,脉症合参,断为春温,乃热邪伤阴之候也。

疗法:但春温症而恶寒,微兼表症,不能骤用纯阴之剂,宜仿仲景麻杏甘石汤主之,但麻黄春夏宜慎用。兹以薄荷代麻黄为君,杏仁宣表为臣,石膏质重泻火,气轻解肌为佐,甘草和中为使,但温必有毒,有浊气,加银翘芳香化浊,泄热解毒,以助石膏之清解。

处方:苏薄荷一钱二分、叭哒杏仁三钱(去皮尖)、生石膏八钱(拌)、生甘草一钱、净银花三钱、青连翘三钱。

效果:此方连进二剂,各症均减过半,唯咳嗽热渴,尚未痊愈,易以桑菊饮加减续进。

冬桑叶三钱 白菊花二钱 苦杏仁二钱(去皮尖) 桔梗钱半 贝母钱半 鲜芦根三钱 淡竹叶钱半 苏薄荷四分 生甘草一钱

此方又接进三剂,未七日而各症逐渐就痊矣。

例二 郑慧中治瘅热兼寒案(选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病人:何郑氏,三十二岁,住杭县定南乡何家埠。

原因:由伏热内发,新凉外搏所致。

症候:头痛背寒,身热无汗,口渴神烦,脘腹尤灼,便闭溺赤,两足独冷。

诊断:脉右洪数,左浮弦,舌赤,苔白兼黄。此外寒束内热,热由伏气,即《灵枢》所谓“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是也。

疗法:仿叶氏辛凉重剂,故用荷、杏、石、甘,发表解热为君,佐以栀、豉、蒡、翘之轻宣,芦笋、灯心之凉透。

处方:薄荷叶一钱、生石膏六钱(研细)、焦山栀三钱、炒牛蒡钱半、光杏仁三钱、生甘草六分、淡香豉三钱、青连翘四钱。

先用活水芦笋一两、灯心五分、煎汤代水。

次诊:一剂而微微似汗,再剂而壮热大渴,大汗淋漓,神烦谵语,两足转温,频转矢气,脉右洪大搏数,左转数实,舌苔黄糙,此热结胃肠之实火症也。实则泻之,与白虎承气汤,急下存津。

次方:生石膏一两(杵) 生川军三钱 小枳实钱半 肥知母四钱 元明粉二钱(分冲) 生甘草七分

三诊:一剂而腹中努胀,欲便不便,二剂而大便通畅,热渴顿除,谵止神静,惟小溲赤热濇痛,黄苔退而舌干,口不喜饮,脉转小数,按之无力,此伏热去而津液已亏也,议保津以清余热。三方:

鲜生地五钱 天花粉二钱 济银花钱半 鲜茅根一两(去皮) 鲜石斛四钱 毛西参一钱 青连翘二钱 鲜荷梗一尺(切寸)

效果:连服三剂,溺利热净,胃纳稀粥。后用白茅根一两,鲜石斛三钱,煎汤代茶,调理旬日而瘳。

按语

此即麻杏石甘汤之变也。彼治风寒束肺势渐化热。身无大热,汗出而喘者。重心在喘,喘至汗出发润,势已危急,必有膈煽鼻张等症,非麻黄之辛开肺闭,难以为功矣。此治风温上受,肺卫失宣,里热已著。盖温邪则热变最速。故以薄荷、桑叶以易麻黄,辛凉泄卫,轻宣肺气;石膏、连翘轻清气分燥热,乃辛凉复辛寒法,系治温热卫气交并之策。宜其药简效宏,仿经方之章法耳。

条目信息
1
摘自《历代古方验案按》
2
本条ID:12017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