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1
组成:
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黄芩10克,广木香10克,茵陈12克,黄连10克,蒲公英15克,芒硝10克(冲服),大黄10克(后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急性胆囊炎恶寒发热,右肋下疼痛、拒按、或可触及肿大胆囊,恶心呕吐,口苦纳差,便秘尿赤,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舌质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增高等。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此方具有疏肝利胆,清化湿热,通里攻下的作用。临床观察30例全部治愈,其腹痛消失及发热消退天数较西医组为优。(上海纺织第二医院林宗广)
处方2
组成:
金钱草60克,郁金15克,鸡内金15克,元胡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枳壳12克,槟榔12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广木香10克,柴胡12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属肝胆郁结、湿热停滞者。右胁下胀痛或绞痛,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小便黄赤,舌红苔腻,脉弦而数。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笔者发现胆囊炎属肝胆郁结、湿热停滞者最为多见,经过上百例临床观察,认为此方消炎利胆之效果最佳。服药后可使胁痛缓解,纳食增加,恶心止,腹胀除。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后下)、元明粉6克(冲)。(山西省大同市三医院张云翔)
处方3
组成:
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芍药15克,大黄10克,枳实10克,元胡15克,木香10克,泽兰叶10克,三七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
来源:
《千家妙方》。
说明:
本方有清热利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用。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绞痛。经数十例患者验证,多为1剂痛减。2~3剂痛止,疗效可靠。(山西省文水县中医院常培华)
处方4
组成:
茵陈30克,滑石15克,栀子10克,龙胆草9克,柴胡12克,制半夏10克,黄芩12克,生大黄6克,白茯苓16克,元胡12克,白芷10克,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急性胆囊炎。症见右胁下阵发性疼痛,有时反射至右肩,发冷,发烧,恶心,呕吐,或巩膜黄染,大便干。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理气止痛之效,用于急性胆囊炎可使其症状很快减轻或消除,往往1~2剂即可见效。(山西汾阳城关医院薛连升)
处方5
组成:
栀子10克,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冰片1克,乳香3克。
用法:
上药共为细粉,为1次量。加蓖麻油30毫升,75%酒精毫升,蜂蜜适量,调为糊状,敷于胆囊区。每天1次,每次可保持8~12小时,用至疼痛缓解而不拒按为止。
主治:
急性胆囊炎所致右胁及上腹疼痛。
来源:
《山东中医》,1984(1)。
说明:
本方具有清除肝胆湿热,消瘀止痛的作用。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数分钟后疼痛即开始减轻,在30~60分钟内疼痛明显减轻。如使用较久,少数病人局部起红色皮疹作痒,停药后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作特殊处理。(山西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王茂林)
处方6
组成:
乌梅150克,细辛18克,干姜18克,白芥子30克,川楝子30克,炙杷叶30克,竹茹30克,黄芩60克,大枣60枚。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服1丸。
主治:
慢性胆囊炎。阵发性右胁疼痛胀满,口苦,恶心,不欲食。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本方有行气利胆,缓急止痛的功能。笔者以本方治疗慢性胆囊炎数十人,均获良效。(天津市中医医院王维澎)
处方7
组成:
柴胡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元胡10克,炒白芍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威灵仙10克,金钱草15克,芒硝15克(冲服)。
用法:
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主治:
胆囊炎,胆结石。
来源:
个人经验方。
说明:
胆囊炎,胆结石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对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胆囊无萎缩患者,本人试用此方,一般服药3个疗程可愈。(山西省大同市商业职工医院姜德厚)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华效方汇海》
2
本条ID:18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