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粪便,许多人都不屑一顾,其实大便就像镜子,反映着消化道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便后看一看,就使你获得许多疾病的信息,甚至可以早期发现疾病。
(一)大便的颜色:
健康人大便呈棕黄色,这是因为健康人的大便中含有粪胆原之故。大便颜色变化,与疾病关系十分密切。
(1)白色或灰白色:说明胆汁的排泄受阻,大便中不含粪胆原,这提示胆道梗阻,有患胆结石、胆道肿瘤和胰头癌的可能,若同时伴有皮肤黄染,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此外,灰白色大便还可见于钡餐透视之后,属药物引起。
(2)白色淘米水:粪便若呈米泔水样无浆质的白色混浊液体,量特多,见于霍乱。
(3)白色油脂状:量多,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4)白色黏液样:若长期出现这种大便,提示可能患了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5)深黄色: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疸。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类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出现。此外,某些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亦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及其他器官出血。
(6)黑色:因黑如马路上的柏油,又称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排出的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的出血及肝硬化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患胃癌时癌细胞浸润血管,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但是食过多的肉类、动物血、口服铁剂等,粪便也可呈黑,应注意鉴别。方法:将黑便用水冲散,若显血色,为消化道出血;食物或药物所致黑便,黑而不亮,用水冲散不见血色,素食或停止服药2~3天后,大便转为黄褐色。
(二)大便形状:
患肠道疾病时,大便形状也会发生变化,这可帮助诊断疾病。
(1)呈稀水样:是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腹泻的表现,或同时还伴有黏液脓血则应考虑急性肠炎。若大便似米汤,多为霍乱或砷中毒。
(2)大便溏薄: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多为溏薄。受寒、食冷食及油腻滑肠食物过多,也可使大便稀薄。若大便稀薄,每日天未亮时泄泻,为肾阳虚,肾阳虚俗称“五更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