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风胜湿,燮理寒热

名医简介

谢昌仁(1919〜),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家。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疾病,现代医学中慢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多以此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余在临床中,以祛风胜湿为主要大法,经多年观察,对慢性泄泻效果明显。

风淫湿盛肠腑传化失职

本病多由急性腹泻久治不愈而成。初起多由外邪侵袭,或饮食不慎,以致风湿之邪蕴于肠中,病证日久,脾土受戕,肝木乘之;肝乃风脏,其偏旺者,乃生风;脾为阴土,土能制水,其病则湿气偏盛。内外之风与内外之湿相合,聚于肠中,以成久泻。其临床主证,肠中鸣响,大便溏薄。肠鸣者,风蕴肠腑,“风胜则动”,故而肠中鸣窜不休;便溏者,湿邪内困,“湿胜则濡泄”,故而大便溏薄次多。可见风湿二邪是导致泄泻的重要因素,风淫湿盛,肠腑传化失调,为泄泻之主要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暴泻实,久泻虚。故慢性泄泻者,多以为由于脾气、脾阳、脾阴及肾阳之虚。余以为,本病迁延时间较长,水谷精微不能吸收,难免造成脏腑之虚损。然其虚之所成,良由泄泻而来,而泄泻乃因风淫湿盛为病,故其病久者,仍以虚实夹杂为主。虚者,脾肾两虚;实者,风与湿邪困于肠中。邪实留恋不去,则正气难复,故而病多迁延,或虽能缓解,稍实者亦不多见,多为虚实夹杂,或虚多实少,或虚少实多。久泻必虚,然多伴腹痛肠鸣,或大便滞下,或粪中夹有粘液,乃邪实之故,此虚实夹杂之明证也。

驱风胜湿,燮理寒热

泄泻主要由风蕴肠腑,湿邪内困所致,又以“湿”为主要病理因素。因此,其治疗方法一为祛风,二为祛湿。何以祛风?一者风能胜湿,风药具有祛湿止泻之作用;再者风药又能鼓舞胃气,振奋脾胃功能,健运而升清;其三还可祛肠中之风,使肠腑传化恢复正常。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风药尚有抗过敏作用,而慢性泄泻者多与结肠过敏有关,故而效之。《医宗必读》言:“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病,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至于祛湿之法,则以芳香淡渗之药物,使湿邪渗利而出,前人有“利小便实大便”之论述,为治疗泄泻不可缺少的方法。

基本方:

羌活6g、防风6g、苡仁12g、茯苓10g、泽泻10g、苏藿梗各6g、川连3g、炮姜3g、楂曲各10g。

方中用羌活祛风胜湿;苡仁、茯苓、泽泻淡渗利湿;苏藿梗芳香化湿;川连、炮姜和中止泻;楂曲消导积滞。

中阳不运加木香、砂仁温运和中;脾气不足加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腹痛加陈皮、白芍、甘草理气缓急止痛;大便解而不畅加枳壳调气以除后重;湿邪化热加炒芩、大黄清热理肠;大便有粘液多加地榆炭、槐花炭,与炮姜三炭合用,为余临床之验方。

本病为时较久,虚实夹杂,余以为用药不可失之偏。寒者易伤脾肾之阳;温者易助湿化热,且恐伤及脾阴。故而常喜寒温并用,其代表药物川连配炮姜。川连苦寒,苦能燥湿,健胃厚肠壁;寒能清化湿热,并可消除炎症。炮姜辛温,温运和中止泻,兼治粘液便。二药合用,取川连健胃理肠,炮姜和中止泻;以川连制炮姜之温,炮姜化川连之寒,使之苦而不寒,温而不燥,堪为妙法。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2
本条ID:15219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