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逐寒积愈久泻,三物备急建奇功

名医简介

严苍山(1898〜1968),上海已故名医,临床家。

久泻治疗,亦须遵循“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者补之,有积者攻而去之”的原则。其实者,成无己认为:“下利,必逐去胃中之实而已。”若积不去,邪不净,隐伏肠曲,就会拖延时日,而成为慢性腹泻。戴思恭亦说:“隔年及后期腹泻,有积故也。”《金匮》云:“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很明显地说明了积滞不去,泻利不愈之理。

但积滞曲肠,有寒结与热结之分。我在临床上应用三物备急丸治疗寒结肠中引起的腹泻,颇见疗效。

考三物备急丸方,见于《金匮要略·杂疗方》中,主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疠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医宗金鉴》释:“以备暴然诸腹满,腹急痛,及中恶客忤噤闭卒死者,故方名备急。”本方原为救急之用,以治急性昏厥及腹满急痛诸证。后世各家引而申之,以治寒实结积引起的肠道病变。如张璐玉《张氏医通》说:“备急丸为治寒实结积之峻药。”许叔微《本事方》说:“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更具体地说出了本方主治泄泻的证候。

本方组成药物:大黄、干姜、巴豆。巴豆辛热峻下,荡涤肠胃;干姜温中散寒;大黄攻下通便,并制巴豆之毒。从方药上看,似难以应用于临床,尤其对长期腹泻,会产生病久体虚的顾虑。但既有寒实内结,不下则病不能去,《本事方》亦曾告诫“不可畏虚以养病”。但本方究是峻下猛剂,断不能鲁莽从事,必须用之于腹痛(或拒按),便下不畅,声壮体实,苔白,脉沉迟任按的寒结证始可。

备急丸服用剂量,《金匮》为大豆许三四丸,如未差,更与三丸。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每次可服四分至六分(因丸剂大小不一,很难正确掌握)。得畅下七八行或十数行,若无其他不良反应,积去痛失,即需健脾和中,以竟全功。

例1陆某,男,51岁。1961年11月11日初诊。

寒结蕴阻大肠,阳明传导失司,以致大便泄泻不爽。脉弦迟,苔白腻,口不渴。据述去岁曾患是疾,在3月前饮冷复发。积不去则痛不除,治宜温通阳明。

处方:

青皮4.5g、陈皮4.5g、炒枳壳4.5g、茯苓9g、甘草3g、木香3g、炒楂肉9g、炮姜炭4.5g、赤石脂9g、禹余粮4.5g、木香3g、四神丸9g。

四诊:服2剂药后,寒结在肠,传导失司,先以备急丸温通后,继以温涩健脾,宿恙顿瘥,大便已实,日行一次。数年病根,铲除有望。予健脾厚土,佐以温煦,可期复原。

处方:

人参4.5g、党参9g、白术9g、山药9g、益智仁4.5g、补骨脂9g、炮姜3g、甘草(炒)3g、黄精9g、陈皮6g、四神丸9g、红枣3枚。

五诊:服2剂药后,大便已复常度,半日工作尚可支持。善后之方,还宜脾肾双补,以固后天之本。

处方:潞党参9g、益智仁4.5g、补骨脂9g、白术9g、白芍(酒炒)6g、甘草(炒)3g、诃子肉6g、陈皮6g、黄精9g、煨姜3片、红枣4枚、3剂。

例2介某,男,40岁。1962年3月20日初诊。月前伤食起因,寒湿挟积交阻,痛泻遂无定时,纳呆力乏。苔白腻,脉象濡滑,右关较盛。治宜攻补兼施。

处方:

潞党参9g、炒枳实4.5g、茯苓9g、川朴3g、大腹皮9g、六曲9g、山楂9g、炒白芍6g、木香3g、青皮4.5g、陈皮4.5g、备急丸4.5g。

复诊:进备急丸,温通阳明,通因通用。据述服药1剂后,腹中雷鸣,便转不泻,盖积滞已从内自消矣。再予健脾理气消积法,调理善后。

处方:

潞党参9g、白术3g、炒扁豆3g、炒枳壳6g、青皮4.5g、陈皮4.5g、六曲9g、酒炒白芍4.5g、藿梗6g、木香3g、纯阳正气丸6g。2剂。

(严世芸等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
2
本条ID:15216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