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屠揆先(1916〜),常州中医院主任医师。慢性肝炎,虽然在临床上可有若干不同的症状与体征,可以分成为若干不同的型别,但恰有一个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所有慢肝患者自始至终都有一系列的脾虚症状存在,如四肢无力,容易疲倦,腹胀,面色灰黄,大便不正常等。故慢性肝炎的形式不仅与患者急性期的受邪轻重、护理是否得当有关,更重要的是患者有潜在的脾虚因素存在。一旦受邪之后,由于脾弱而正气不强,抗病力不足,又未给予适当的补脾药物治疗,脾胃正气愈加不足。病邪久羁,肝脾气血阻滞,而成慢肝。证之临床,大部分患者有引起脾胃虚弱的因素存在。在临床上,对急性肝炎连续治疗两月以上效果不显著者,即考虑是否有脾虚因素存在而加用补脾药物,慢性肝炎则以强壮脾胃为主。
补脾方剂很多,其尤以补中益气汤为佳,既着眼于参、术、草之补脾气,以恢复脾胃功能,更寄托于升、柴之升散解郁,以疏达肝经之邪;肝为血脏,当归为养血和血之妙品,酌情重用当归,以解肝郁血滞。对于慢性肝炎,补中益气汤确较四君子、六君子汤为优。
临证时,还可据其他兼症,随证加减化裁。
脾虚湿困,舌苔较腻,胸闷,腹胀较著者,可加茅苍术、藿香;脾郁气滞,胁下胀痛较著,得嗳气则舒者,选加香附、木香;舌苔黄腻,口苦,湿热较著者,加半枝莲、黄芩、一见喜;血分有热,齿鼻出血者,加生地、大小蓟、仙鹤草等;肝脾肿大显著,有血瘀症状者,可加虎杖、莪术、山楂、马鞭草等;口干,舌苔少,有阴虚征象者,酌加石斛、天花粉;若舌红无苔,五心烦热,阴虚证著者,暂去升麻、柴胡,多加养阴药如生地、麦冬、元参等;如舌苔白或舌质淡,畏寒脉细,脾细虚衰者,加用干姜。
黄某,男,50岁。1978年9月13日初诊。
患者于1977年7月患肝炎后,肝功能化验持续不正常。头常昏痛,睡眠欠安多梦。胃纳差,大便溏,胸脘饱胀,两胁下胀满,肝区隐隐作痛。肝肋下1指,脾侧卧可触及。肝功能检查:麝浊12.2u,锌浊18.9u。诊见舌苔黄腻,中根部尤厚,尖边偏红,右边有淡紫斑,脉来濡数。湿热久恋,脾虚而湿不化,肝胃气机失和,拟补脾和肝,理气化湿。
服7剂。
1978年9月20日二诊:食欲稍好,大便成形,肝区尚痛,舌中根部黄腻苔未化。原方去茯神、香附、白芍、青木香,加黄芪10g,升麻10g,当归10g,甘草3g。
上方服至10月中旬,脘腹作胀已轻,肝区痛减,食欲好转,舌中根部黄腻苔未清,舌边紫红。按原方去黄芩、川连、茯苓,加一见喜10g,藿香10g。
服药至1979年1月底,肝区痛平,精神食欲均正常,二便自调,肝功能化验亦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