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黄疸型肝炎证治

名医简介

秦伯未(1900〜1971),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秦老根据临床诊治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的体会,将该病的症状作了归纳。主证:胁痛(包括胀满),其疼痛可表现为刺痛、剧痛、隐痛、压痛、胀痛、时痛时止等。兼证:有潮热或头部掌心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头痛,头晕,四肢麻,皮肤粗糙瘙痒,肝大等,其他还有蜘蛛痣、出血点。分析症状,秦老认为应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如何认识“肝生于左”。《素问·刺禁论》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里分明是讲针刺禁忌的部位,而不能将文意割裂来看。所以张景岳《类经图翼》说:“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间。”由于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往往离开本脏专就其生理作用和经络部位治疗,如《医学心悟》治胁痛,便以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散”,闯中为肝邪移肺,治用“推气散”。前人的经验应当借鉴。其次,肝的经络布于两胁,故肝病表现为胁痛。在肝炎过程中,胁痛的发生一般先由气滞而至血瘀,所谓新病在气,久病入络。其诊断除发病新久外,从痛的程度及兼证入手,如刺痛多瘀,剧痛多寒,隐痛多虚,压痛多实,胀痛或时痛时止多气。由于肝脉从少腹贯膈布胁,其支脉又注于肺,故胁牵及胸腹等处疼痛是同属于肝的范围。其三,经络以脏腑为基础,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故在胁痛基础上可以出现血虚血瘀、气旺气郁等病变和气旺化火、血虚生热,以及因热生燥生风等现象,因而产生种种症状,从根本上都是肝脏的病变。其四,对内脏的有机联系,中医是用五行生克来表述的。本病以木克土为多,因而伴有一系列脾和胃肠症状,虽然不是主病,但能影响后天生化,从而促使本病发展,不可忽视。

从主症和兼证来探测肝脏病变,有虚实寒热之分。虚证在本病初起比较少见,实证包括瘀阻气滞,气滞又包括气郁、气逆,总之是气血不能舒畅条达。胁痛的初期往往因此发生,瘀阻亦由气滞引起。至于寒热也不能离开气血,是在气血不和的基础上出现偏寒偏热现象,本病的寒症较热症为少,热症分瘀热气火和虚热,虚热由阴虚、血虚续发。

肝炎多以胁痛为主诉,除伴见肝脏本身兼症外,往往突出在脾和肠胃方面。说明肝病最易影响脾胃,一般称为木克土,但木克土多为木旺土弱,然在肝炎的肝虚证上也能出现脾胃症状。这就必须注意木与土,此胜彼负的相互关系,从而分别木旺克土,木不疏土,土壅木郁等不同病理。大凡木旺克土最易脾弱;木不疏土最易形成肠胃壅滞;因脾胃消运不健而影响肝脏又多郁结。肠胃壅滞多为实证,脾弱则有中气不足和水湿不化之分,因而同样疲劳乏力和嗜卧,有属于气虚或湿阻。而全身乏力也能引起腰背酸痛,转侧不舒,然小便频数而量少色黄,多系肝失疏泄,肝病及肾所致,仍属肝病范围。

月经不调的症候,包括周期不规律,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鲜或暗和痛经闭经等。在本病常见者多为肝气之变,因气机郁滞影响冲任不调。

秦老认为分别肝脏虚实是治疗本病的前提,提出任何治法当以调气为重要环节,倘能抓住重点订出基本方剂,随症加减可收执简驭繁的效果。其次,必须分清主次,还要懂得先后缓急,如果一味强调治肝,也不能达到满意的目的。故拟基本方和加减法如下:

一、疏肝法

白芍10g、柴胡5g、丹参10g、郁金6g、枳壳5g、青陈皮各5g。

适应症:右胁或连左胁胀痛、剧痛,或牵及右胸少腹肩胛亦痛,肝大压痛,或兼见腹胀、食减、恶心、矢气等胃肠症状。舌苔薄腻或净,脉弦滑或细弦。

加减法:胁痛重的或痛引少腹者,加金铃子6g,荔枝核10g;久痛不止、痛如针刺或日轻夜重者,加红花3g,或制乳没各5g;肝区有内热感或口苦口干,或小便短黄,或皮肤瘙痒者,加大小蓟各6g,或加黄芩、竹茹各5g;兼有头痛者,加白蒺藜10g,菊花5g;食欲呆滞、纳食不香者,加六神曲10g;有潮热、头热、掌心热、牙龈出血者,加鳖甲12g,丹皮5g;有头晕等血虚症状的加当归5g;有腰痛酸痛、小便频数等肾阴虚症状者,加细生地6g;全身酸倦,中气虚弱者加黄芪6g,炒白术6g。

二、和胃法

白芍6g、柴胡5g、厚朴3g、清夏6g、青陈皮各5g、枳壳5g、云苓10g、砂仁2g。

适应症:胁痛不剧烈,或痛虽重而肠胃症状特别明显,包括脾困湿阻,如食少,厌恶油腻,腹胀后更甚,嗳气,矢气,四肢懈怠,大便不调等。舌苔薄腻或厚腻,脉濡细或细弦。

加减法:腹胀甚者加木香3g;腹胀满大便不畅加大腹皮10g;舌苔粘腻,湿阻极重者加重厚朴5〜6g,或再加苍术5g;腹痛便溏者加乌药5g。

秦老指出:两个基本方,从肝炎的整个过程来说,当然是不够全面的,临床之时还当灵活加减。基本方主要是说明本病的主要矛盾所在,确定治疗方针,根据这原则随症加减照顾全面。所以基本方不是固定的,加减法也不受限制,明确了标本先后缓急,更不必见一症用一药,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如何善于运用,不能离开理论指导。在用药方面,秦老特别指出本病柴胡不主张大量,因本病用柴胡的目的仅在疏畅气机,不同于升散,如果用得太重是不符合本病治疗原则的。

(张田仁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黄疸胁痛臌胀卷》
2
本条ID:15167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