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血急救三方

名医简介

沈炎南(1920〜1991),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咯血责于肺,呕血责于胃,而大失血又皆与肝相关。盖木火刑金,可致大咯血;木横犯土,则易大呕血故也。鉴于大失血往往导致气随血脱,遵明·绮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旨,治宜固气摄血为先,平肝泻火兼之。血溢脉外必成瘀,瘀不化则血不止,故运用止血药时应毋忘化瘀。临床上,常取如下3方合用以救治大失血。

1.急救方新鲜童便1碗生藕汁1碗调匀后缓缓服下,每日1次。

2.犀角地黄汤加味

犀角(水磨汁冲服)1.5〜3g、生地30g、白芍12g、丹皮12g、蒲黄炭12g、侧柏炭12g、荷叶9g、艾叶炭9g、藕节炭24g、茜草根炭9g、大小蓟炭(各)9g、参三七(研末分冲)9g、花蕊石9g、茅根24g、黄芩9g。

上药用水4碗,煎至碗半,待凉,分多次少量缓缓服下。

若方内犀角暂缺,可用水牛角30g、代(先煎),余药可根据具体临床症状加减进退。如服药后大失血已得到有效控制,出血量明显减少,则去犀角、黄芩、艾叶炭等,酌减其他药物用量,继续服用。若为咯血,可选加清金润肺之品,如桑叶、北沙参、麦冬、玄参、百合、川贝等。

3.独参汤

人参10g。

以麦冬10g,参三七3g煎汁代水,再炖人参内服。

如无人参,亦可用党参60g,参三七3g煎汤代茶饮。

服药顺序:先服童便、生藕汁以济其急,继服加味犀角地黄汤以平肝泻火,止血化瘀,然后服独参汤益气固脱摄血。如失血量多,有气随血脱之虞,可先服独参汤以急救之。

童便须取10岁以下健康男孩的新鲜中段尿。晋·褚澄《劳极论》称童便“降火甚速,止血甚神”,既可止血,又能化瘀,具备多种功效,服之有百利而无一害。此急救之良法,切不可以其平易而轻视之。如无藕汁,单服童便亦可。

例1苏某,男,27岁。1958年11月18日初诊。

患两肺浸润型结核,大咯血3天,经用西药止血剂及输血等对症治疗未效,出血量约3000ml,病情危笃,来邀会诊。其时患者面色苍白,颧红唇赤,自觉烦热,胸满不舒,咳呛气逆,精神疲惫,大便干结,溲黄。舌红苔黄,脉虚数。证属木火刑金,肺络损伤,血热妄行,并有气随血脱之势。急当平肝降火,清金宁络。处方:

童便、生藕汁各1碗,调匀,先服犀角(水磨冲服)3g、生地30g、白芍12g、丹皮12g、蒲黄炭12g、侧柏炭12g、黄芩9g、艾叶炭9g、荷叶9g、茜草根炭9g、大小蓟炭9g、花蕊石9g、参三七9g、茅根24g、藕节炭24g。

水煎待凉,缓缓饮下,1日1剂。

用上法连续治疗3天。第一天咯血量减少;第二天大咯血基本控制,仅痰中带少量鲜血;第三天咯血已止,仅痰中夹少量瘀血,余症亦明显减轻,然咳嗽未止,大便仍干。继予清金保肺,镇咳宁络,佐以止血化瘀,燮理脾阴。处方:

桑叶9g、黄芩9g、荷叶9g、花蕊石9g、麦冬9g、百合9g、旱莲草12g、蒲黄炭12g、侧柏炭12g、茜草炭12g、丹皮12g、玄参15g、北沙参15g、生地18g、藕节24g、茅根24g、山药45g、川贝9g、参三七末(冲服)6g。水煎,待凉分服。

童便1碗,1日1次。

继服4天后,痰中无血,咳嗽亦瘥,大便正常,胃纳与精神均好。

例2李某,男,20岁,布店店员。1943年元旦诊。患者昨夜饮酒过量,醉后与同事争执,子夜突然呕血,盈碗盈盂,经注射止血针无效,天明急邀沈出诊。入病室,见满地石灰,病者仰卧于木板上,面覆黄纸,血迹满衣衫。待除去面上黄纸,见患者面色惨白,睁目直视,牙关紧闭,昏不识人。诊其脉,沉伏不显;扪其身,逆冷不温。一线生机,仅在微弱呼吸与心口尚温耳。病由酒戕脾胃,暴怒伤肝,肝气横逆,木火乘土,火载血上,气逆血奔,而致呕血汹涌,大有气随血脱之虞。当此病情紧急之时,有形之血宜止,无形之气当固。处方:

童便、生藕汁各1碗,调匀灌服。

乌犀尖(水磨冲服)1.5g、生地炭24g、藕节炭24g、赤白芍炭各9g、大小蓟炭各9g、艾叶炭9g、茜草炭9g、鲜荷叶9g、花蕊石9g、侧柏炭12g、参三七(打)6g、潞党参60g,煎汤频灌。

服药后目渐转动,神志渐清,逾时大便黑血甚多,便后体倦而熟睡。翌日醒后,诸症若失,仅感体乏无力,乃由家属掖扶来复诊。诊其脉细小,舌苔黄。为大病初复,胃中余热未清。转方:

侧柏炭9g、艾叶炭9g、大小莉炭各9g、花蕊石9g、黄芩炭9g、荷叶6g、茜草炭6g、生地炭12g、茅根12g、藕节炭15g、生甘草3g。

潞党参30g、参三七3g煎汤代茶饮。

连服1个月,并嘱其恬淡摄生,戒烟酒,忌辛燥刺激之物,多食梨、藕等果品,以善其后,未再复发。

(杜同仿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6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