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出血治验举隅

名医简介

池绳业(1926〜),温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例1特发性阴囊出血(肌衄)

金某,男,64岁,职工。1979年6月19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天前沐浴时突见阴囊皮肤出血淋漓,色鲜红,立即去当地某医院泌尿科检查:阴囊毛细血管扩张,大小0.05〜0.2cm不等,肛门口无出血,小便常规阴性。来诊时,形体肥胖,面颧潮红,腰酸头晕,大便秘结,小便黄赤,阴囊皮肤陆续渗血。舌苔黄腻,脉弦长有力。揆度脉证,乃肝气有余,郁而化火,灼伤阴络,迫血妄行。法当平肝潜阳,清热凉血。处方:

菊花9g、茜根炭9g、白芍9g、钩藤10g、大黄6g、黄芩6g、生赭石30g、白茅根30g、生地15g。

服上方3剂,气火下行,排出大便甚多,如甜酱状,阴囊出血乃止。舌苔薄黄,脉来弦缓。前法既效,毋庸更张,循法再进,实热得泻,诸症告愈。

本案厥阴肝火上亢,阳明胃热炽盛,以至化火动血,灼伤络脉,离经妄行,溢出常道而发为阴囊出血,临床殊属罕见。脉象弦长,颇有中风暴厥之虞,故用菊花、钩藤平肝清热;白芍敛阴柔肝而平抑肝阳;黄芩、生大黄苦寒泄火,荡涤蕴热;配以生地、白茅根、茜根炭凉血止血,更加一味生代赭专入肝与心包血分,除血热,益彰其功。

例2顽固性支扩出血(咯血)

陈某,男,42岁,农民。1977年6月29日初诊。

患者原有慢性咳嗽病史10多年。间断咳血多次,曾先后大咯血5次,每次咳血100〜200ml。近经当地某医院支气管碘油造影,确诊为右肺广泛性柱状气管扩张。长期服用抗生素、祛痰剂、止血药无明显疗效,因不适于手术治疗,而来我院诊治。患者近饮酒后咯血盈口,5天来连续每日咯吐鲜血数口,胸闷,咳嗽阵作,口干口苦,多汗,便结如羊矢。舌红苔黄腻而糙,脉来弦数。脉证合参,良由肠胃积热,气火上炎,气逆引动营血妄行。治宜清胃泄火,降气止血。处方:

焦山栀9g、桑白皮9g、生侧柏9g、黄芩8g、白及10g、生大黄10g、白茅根30g、生代赭石30g。

服上方3剂,咯血辄止,大便通润,脉象弦缓。此腑气下行,肝火亢逆之势已平,爰予清金益阴,保肺宁络之品调理自安。’气逆咯血之证,不外乎热。由于阳明胃腑多气、多血,且六腑以通为补,气火以降为顺,本案酒后胃中积热,气火上炎,遂令络血外溢,故用大黄亦必辅生赭石,以抑其上逆之凶势,取其下降之力,则血随气降,自无溢出之虞矣!例3: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卢某,女,40岁,某单位翻译。1973年6月12日初诊。患者已生育3胎(双胞胎1次,最后一胎1963年生育)。2年前因膀胱及后尿道患乳头状瘤,经北京某医院手术切除及电灼术,此后月经开始紊乱,周期21天,每次月经拖延时日,持续出血在半个月左右,常服别直参或用仙鹤草素、维生素K等止血,均未见效。于今年2月间经北京市某医院检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症。患者体弱消瘦,面色萎黄,常感腿酸,下肢乏力,头晕,心悸,神疲气促,纳差便溏。来诊时正值经水来,量多如注,色淡不鲜,小腹空坠。舌淡苔薄白,脉虚细。此经崩之由,殆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奇经损伤,冲任不固,经漏日久,肝肾亏虚,致经血下泄无度。法当益气摄血,填补奇经。处方:

党参15g、牛角腮15g、熟地15g、白术10g、阿胶10g、海螵蛸10g、茯苓9g、山萸肉6g、炒当归6g、远志5g、炙甘草5g、五味子5g、金樱子12g、服上方6剂,漏下大减,诸症皆得改善,此次行经6天即净。仍予原法调理数剂,本次月经仅提前5天来潮,5天即净,情况良好。数月后来信告知,月经周期正常。

此案脾虚气馁,统摄无权,冲任不守,带脉失约,日久肝肾虚亏,血海不固,致成崩漏之证,非补益之剂不能获效,治宗《傅青主女科》固气汤方意,补益脾气,摄纳冲任,升举督阳,固束带脉,再加血肉有情厚味胶质之品填补肝肾,兼顾奇经。朱丹溪云:“凡血证须用四君子之类收功”,亦治崩先治中州(脾)之义。

例4溃疡性大便出血(便血)

何某,女,35岁,工人。1978年3月1日初诊。

患者已生育3胎,人工流产2次,原有贫血、胃病史。去年底偶受惊恐,心悸,胆怯,夜寐不酣,胃脘嘈杂。日来因家务操劳,大便下血,色紫黑如柏油样,眩晕欲仆,面色苍白,即赴当地某医院急诊。检验:血红蛋白50g/L,大便潜血强阳性++++D曾动员输血,患者不同意住院,由家属扶掖而来我院求治。

来诊时,面色㿠白,指甲少泽,形寒畏冷,精神萎顿,自觉天倾屋旋,心中悸惕,谷食不馨,大便溏黑,舌淡不荣,脉虚缓无力。综此脉症,乃属中气虚陷,血不循经而入络。亟拟扶土养营,峻补气血,辅以固涩收敛之品为宜。处方:

白糖参10g、白术10g、炙黄芪18g、炒当归9g、茯苓9g、地榆炭9g、赤石脂10g、远志6g、木香5g、炙甘草5g。

服上方1剂,便血即止,3剂后脉象颇有起色。刻下正值月经来潮,色淡不鲜,经量中等。药合病机,循法再剂。拟上方去赤石脂、地榆炭,加仙鹤草15g,炒白芍6g。连进15剂,元气渐振,日呈良象,纳食增馨,二便正常,血色素已升至70g/L,诸症渐瘥,并嘱禁食辛辣,注意劳逸,尚须怡养,常服归脾丸补养心脾,从容调治,以善其后。

本例禀血虚脾弱之体,因劳倦伤脾,以致气失统摄,血无所归,而致便血。临床宗《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投以大剂温补气血,调养心脾,使血能归经。更佐以赤石脂、地榆炭酸涩收敛,功专止血固下。药既应手,便血递减,再加炒白芍补血养肝,而收摄脾气之散乱,仙鹤草止血兼强壮,使气复于中,阳达于外,营血渐充,神气顿复而愈。

例5周期性小便出血(溲血)

何某,女,40岁,工人。1978年9月4日初诊。

患者婚后生育一胎已14岁。既往月经正常,自1977年1月起闭经1年零8个月,但每月均出现有规律的血尿(肉眼可见),为期3天乃止,血尿的同时无膀胱刺激症状,惟自觉腰髋坠痛。曾经当地某医院妇科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又经该院泌尿科检查,腹部平片两肾区及尿路未见明显阳性结石;膀胱镜检查无异常,平时小便常规正常,久治不愈。来诊时正值血尿后4天,察其唇舌红、苔微白、脉细数。问之,头晕,腰痛,每届血尿期更甚,神疲纳差,口燥多汗。审证参脉,此非血瘀经闭,亦非血淋之症,乃肾虚营亏,虚中夹实之候。病在至阴之脏,延及奇经八脉,已成劳怯之证。初拟滋阴补肾,益气扶脾之剂,药用生地、山药、茯苓、牛膝、川断、女贞子、旱莲草等,不见大效。

9月26日二诊:本月血尿提前3天于今晨出现,腰痛加重,脉舌如前。治以养阴凉血,调理冲任。处方:

生地15g、山药15g、仙鹤草15g、海螵蛸15g、丹皮6g、当归6g、女贞子9g、牛膝9g、茜草根9g、白芍9g、白茅根30g。

9月30日三诊:服上方3剂,据诉此次血尿为时2天半,但月经仍停闭不行,乃易滋肾益阴,壮水制火,配以和血调冲之品。处方:

熟地15g、海螵蛸15g、山药15g、山萸肉6g、黄柏6g、丹皮9g、泽泻9g、麦冬9g、牛膝9g、茜草根9g、茯苓10g。

服上方4剂后,患者于下月有规律的血尿前(10月20日〜23日)按上方再服4剂,至10月26日未见血尿,月经来潮,色鲜紫而稠粘,行经3天,除出现腰酸肢软,左小腹稍有胀痛外,一般情况良好,此后月经按期周转。

本案闭经近2年之久,但按月出现有规律性的尿血3天,曾经妇科与泌尿科检查又无明显炎症迹象,其机理值得探讨。《素问·气厥论》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尿血。”在《金匮要略》里提出“尿血”二字,见于《五脏风寒篇》谓:“热在下焦者则尿血。”这些论述已概括地提出了热蓄肾与膀胱是尿血的主要发病机理。本例患者闭经期间出现周期性尿血(肉眼血尿)及临床见症,此肾水内亏,虚火蕴郁,热伏肾中,迫损血分,当行经周期之际,胞中气渐盛,引动膀胱伏热,营血妄行,导致尿血,则胞中之余血自少,形成血枯经闭之症。盖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古人认为肾之为病有补无泻,特别重视滋补肾阴,而创立“六味地黄汤”等代表方剂。笔者在古人论证立法的启发下,结合临床实践,方取六味地黄丸加川柏、麦冬滋养肝肾,壮水制火;配以牛膝引血下行,加海螵蛸、茜草根能涩能行,调理冲任,治疗血尿、经闭大有协调之功。全方通过滋阴清热、和血调经而体现补中有泻,寓泻于补,通补开合,三阴并治之意,达到肾阴滋,相火清,经脉通,冲任调,故血尿控制,经水应期来潮。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血证卷》
2
本条ID:15156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