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需辨相火阴虚之偏盛

名医简介

刘献琳(1928〜),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

原发性高血压相火偏盛者,舌苔必黄,烦躁较甚;阴虚偏盛者,必舌红少苔。前者宜平肝潜阳,熄风降火为主。药用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生石决、生牡蛎、紫贝齿以平肝潜阳;生山栀、黄芩以清降肝火;怀牛膝、茺蔚子以导血下行;桑寄生、炒杜仲以滋养肝肾;夜交藤以宁志安神。头痛甚者,加川芎、夏枯草;苔黄甚者,加胆草、胡黄连;高血脂者,加炒槐米、金樱子;苔润滑者,加泽泻、车前子。后者宜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为主。药用生地、白芍、天冬、麦冬、玄参以养阴清热;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以镇肝熄风;怀牛膝、代赭石以平冲降逆,引血下行。

王某,男,45岁,干部。1986年5月6日就诊。

头晕头痛10余天,睡眠不稳,烦躁易怒,纳可,大便不干,小便色黄,脉弦滑,舌质略红苔黄。血压24.8/14.7kPa。查血脂:胆固醇(285mg/dl),三酸甘油脂2.9mmol/L(258mg/dl)。辨证为肝阳上充,相火偏盛。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降火为主。方用:

天麻10g、钩藤15g、山栀12g、黄芩9g、胆草9g、胡黄连9g、生石决30g、茺蔚子12g、怀牛膝15g、夜交藤30g、桑寄生15g、炒杜仲15g、炒槐米30g、夏枯草9g。

复诊(5月23日):连服6剂,头晕头痛减轻,睡眠好转,唯烦躁不差,舌转淡,苔黄,脉弦滑,血压23.3/14.6kPa。再以上方加豆豉10g,水煎分2次服。6剂。

三诊(6月1日):继服6剂,头痛头晕已止,烦躁失眠大差。血压下降至21.3/13.3kPa,复查血脂:胆固醇6.2mmol/L(240mg/dl),甘油三脂2.2mmol/L(190mg/dl)。仍以原方出入,继服24剂,诸证皆平,血压、血脂正常。2年后追访,未有复发。

施某,女,50岁,干部。1989年4月20日就诊。

头晕头痛3个月,近半月来头痛头晕加重,烦躁失眠,口干唇燥,面部潮红烘热,手足心热,午后较重,食纳尚可,大便干燥,小便略黄,脉弦劲,舌质红无苔,血压27.3/14kPa。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予以滋阴潜阳,平肝清热为治。方用:

生地30g、天冬15g、麦冬15g、玄参18g、生龟板30g、生白芍15g、怀牛膝15g、代赭石30g、青蒿12g、生鳖甲30g、生石决30g、地骨皮12g、青木香15g、夜交藤30g、夏枯草9g。

复诊(4月28日):服药6剂,头晕头痛减轻,手足心热已差,大便已不干,唯仍烦躁失眠,面潮红而烘热,脉舌如上,血压下降至24/13.3kPa,又以上方加枣仁30g,生山栀10g。6剂。

三诊(5月5日):服药6剂,头晕头痛大减,手足心热及唇干口燥已除,面潮红退,烘热止,舌质略红苔花剥,脉弦滑,血压22.7/12.6kPa,又以上方去骨皮,加茺蔚子12g,继续12剂,诸证皆平。血压降至正常。半年后追访,血压仍正常。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头痛眩晕卷》
2
本条ID:1514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