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来春茂(1916〜),云南省林业医院主任医师。中经络
主症:肌肤不仁,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肢体拘挛,头眩重痛,口多痰涎,苔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治宜:平肝熄风,除痰通络,养血和营。
处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例1张某,女,50岁,住昭通。
患者于1976年4月12日下午弯腰扫地时,突然右侧上、下肢失灵,舌强语謇,口角流涎,耳鸣目糊。翌晨来我院门诊。观其人,形矮颈短,身宽体厚,此类体形易患中风,问诊言语含糊,吐字不爽,口痰甚多,所幸意识尚清,左手脉搏浮滑,右手沉数,血压21.3/13.3kPa。舌苔白,舌质边尖赤,小便能控制,大便两天未解。家人代诉:近几年脾气有些躁,容易发怒,常说头痛耳鸣,大拇指麻木,感到周身肌肉不时有些跳动,睡眠不佳。如此现象都是中风预兆。证属将息失调,阴阳偏盛,风火相煽,痰气壅塞,上盛下虚,故风中经络,发生指麻,说话不清,半身不遂。治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天麻钩藤饮加竹沥30g,胆南星6g,以加强豁痰熄风之力。原方服3剂后症状缓解。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所用过的药品有:秦艽、续断、伸筋草、当归、川芎、生地、熟地、杭芍、白术、淡苁蓉、杜仲、豨莶草、海风藤等。在恢复期用过补阳还五汤加减,最后用归芍六君子汤健脾柔肝收功。大约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于1977年1月14日因感冒咳嗽来诊,诉说去年中风后的经过,现在身体较好,血压不高。
中脏腑
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拳,气粗面赤,舌苔黄腻,或苔白干燥,脉弦数者为“阳闭”;如见面白唇青,静而不烦,四肢凉冷,痰涎壅盛,苔白冷滑,脉象现弱者为“阴闭”;另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开,两手撒开,鼻鼾息微,舌短,大小便失禁,脉细微者为“脱证”。阳闭首宜开窍,继以平肝熄风,豁痰降火;阴闭仍先开窍,再以熄风导痰,健脾理气,补益肝肾;脱证速用益气回阳,若不回苏,多有暴脱之危,预后不良。
处方: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例2胡某,女,69岁,住昭通。
患者于1972年4月23日早晨突然昏倒,人事不省,牙关紧闭,气粗面红,痰声如锯,二便闭阻,脉弦数。经多方抢救无效。第二天邀请往诊,脉证如上,家人料理后事,当即先针刺水沟、十宣、人中等穴以冀神清,并急处以搐鼻醒神散:牙皂、细辛各9g,忙研细成粉,用草管蘸药吹人鼻中,如此数次,即得喷嚏连声数个。随即撬开牙关,察看舌苔老黄,牙齿干黑污垢,此即肝阳暴张,心肝热盛,痰火上扰,蒙蔽清窍,拟急下存阴,通降泻火,用生大黄、芒硝各9g,浓煎灌下。另处羚羊钩藤汤全方(羚羊角用山羊角9g、代,砍片一并入煎),局方至宝丹1丸,嘱如有转机得矢气,再煎服汤药。4小时后,腹鸣,大小便均通,此时口能张开,目睁眼动,舌能伸缩,惟右侧上下肢失灵。家人始煎上方调至宝丹予服。24日复诊,病情大有好转,大便又泻2次,色黑腥臭,已能说话,痰鸣气促均消失,能喝米汤,惟头痛胸闷,尚烦躁不宁,原方再进2剂,每剂仍调用至宝丹1丸。27日第3次复诊,测血压24.3/15.96kPa。仍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去山羊角、甘草,加生石决明30g,黑玄参24g,以育阴清热。守服8剂,血压降至17.3/12.OkPa。5月15日再诊,能撑架支持走路,为了恢复右侧功能,应填补肾阴,调营卫,和脾土,化痰通络,勿贪急功,服丸药徐徐图治,才能巩固疗效,是治本之法。方用二丹丹(治健忘,养精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华腠理)。
上药碾细合匀,蜂蜜为丸,每丸重15g,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服。
患者于1973年1月丢掉撑架,自行走路。迄今健在,血压稳定,在合营旅社做轻便工作。
例3李某,男,52岁,会计。
患者平素嗜酒吸烟,少有病痛,于1973年约1月份,突然跌倒,不省人事,言语謇涩,请西医抢救复苏后,血压仍高达25.27/15.96kPa,遗留后遗症,右侧上下肢瘫痪。2月4日邀我往诊,呆坐椅上由旁人扶着,因右侧不仁恐跌仆。察其形色,精神十分萎顿,不言不语,询之仅能回答简单词句,右上下肢均浮肿,口角不断流涎,食少便溏,舌白体胖,脉虚大。病由长期饮酒湿积伤脾,中土统摄失权,经络痹阻,故肢体失灵。脾气不升所以食少便溏。参合脉症,选用补中益气汤加附片,选七味丸。以附子能行参芪之力,而阳和自转;肉桂能通血脉而筋节自荣。二方合用,既培补气血调和阴阳,又滋阴降火。方拟补中益气汤:
七味丸:
蜂蜜合丸,每丸重9g,早晚各1丸,补中汤送下。共服21剂,浮肿渐消,并能散走庭院,饮食二便均正常,血压在20.0/12.6〜13.3kPa之间。在服上药的基础上,随证选加过黑故纸、怀牛膝、巴戟、杞果、杜仲、泽泻、猪苓、怀山药、紫丹参、扁豆、淫羊藿等。在休养中仍贪酒吸烟,经劝说不听,于1977年2月,因气候严寒,北风砭骨,大雪飘飞,又复中风,不救身亡。
例4王某,男,68岁,住昭通。
人瘦体健,少患病痛,偶感小恙,亦不服药,自己抵抗而过,有时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于1975年4月25日进城探亲,忽然头晕呕吐,卧倒在女儿家里,逐渐病情转剧,呼之不应,气粗喘促,痰鸣似吼,口开眼合,目珠水肿,四肢抽搐,面赤身强,烦乱不安,小便失禁,手撒汗出等。邀我往诊,脉象虚数,重按无力,舌苔干黄,质红,属中风脱证,阴阳离绝,虚阳上越之证。应速回阳救脱,斟酌再三,立方两难,温之则燥,滋之亦碍。选用独参汤,切近病机,用昭通野生党参90g,浓煎并用竹沥60g以回阳救脱,涤痰开窍,缓缓灌下约5小时,始回苏。后遗右半身不遂,不能言语,口渴,烦热,痰滞,面赤,舌苔老黄、舌心干黑、质赤,大便5天未解。处“千金竹沥汤”(原书云:“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日服3次,温热服。
如此服3剂,大便通,已能言,症情减轻。《外台秘要》亦载此方,原方曰:“此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语,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运用者;有能言语,手足不废,精神恍惚,不能对人者;有不能言语,手足废,精神昏乱者……此等诸风,形候虽别,寻其源也,具失于养生,本气俱羸,偏有所损,既极于事,能无败乎?当量已所伤而治之,静养息事,兼助以药物亦有可复之理;风有因饮酒而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恍惚,得病经一两月,宜服此方。”张山雷说:“竹沥、生葛,皆凉润以清内热,姜汁以化痰壅,且亦兼制竹沥、葛汁之过于寒凉。……此方虽未及潜降一层,以治气血上菀,冲激脑经,或未必遽有捷效?然柔润清热,亦未尝不可少减其冲激之势。《千金》亦用此方,以治肢体不收,神情恍惚,及不识不言之证。更可见内热生风之病,本是古人所恒有,而似此清热凉润之方,亦是六朝隋唐通用之治法。”又说:“葛根气味俱薄,能鼓舞胃气,升举清阳,发泄肌表,故为伤寒阳明经主药,仲景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强,汗出恶风,是风寒入络,经隧不利之病,则葛根有通络散邪之功也;葛根汤治项背强,无汗恶风,则葛根为升阳泄表之用也,葛根汤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治太阳病,误下而利遂不止,是葛根能升脾胃之下陷之清阳也。”最近报道葛根对高血压背项强痛有缓解的作用,葛根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脂。
患者在恢复期用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行动已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