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脉为大法

名医简介

方致和(1928〜),苏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本病的辨证治疗,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分型如下:

一、寒湿型

为寒凝血瘀,经络痹阻所致。临床表现患肢特别怕冷,按之冰凉,皮色苍白、疼痛,跛行,舌苔薄白质淡,脉象沉细,当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药用:

当归30g、赤芍30g、桃仁10g、牛膝30g、泽兰叶12g、陈皮6g、制附子块10g、川桂枝6g、忍冬藤30g、生蒲黄30g、五灵脂12g、鹿角霜10g、炙乳香、没药各6g。

二、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患肢皮色紫红,暗红肿胀,皮肤温度由冷转热,肢端出现轻度溃疡,疼痛剧烈,夜不能寐,舌苔黄腻质红,脉象细数,病由寒湿郁久化热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清利湿热。药用:

川黄柏12g、生地30g、牛膝30g、当归30g、桃仁20g、赤芍30g、泽兰12g、泽泻12g、苏木12g、玄参30g、金银花30g、陈皮6g、桂枝6g、干地龙10g、生甘草6g。

三、热毒型

主要表现为患肢红肿热痛,发生溃疡或坏疽,继发感染,严重者有恶臭,伴发热、恶寒等症状,舌苔黄腻或黄糙,舌质红绛,脉象细数或弦数,病由血瘀脉阻,湿热炽盛化火,热胜肉腐而致。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用:

川黄连6g、川黄柏12g、牛膝30g、知母12g、赤芍30g、桃仁10g、泽兰、泽泻各12g、金银花60g、丹皮30g、玄参30g、当归30g、陈皮6g、生甘草6g、失笑散30g。

四、正虚型

乃病至后期,气阴耗涸。患者精神萎靡,乏力,纳呆,患肢皮肤干燥,肌肉萎缩,疮口久不收合,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此病久气阴两伤,余毒留恋之征。治宜补养气血,和营通络。药用:

党参12g、生黄芪12g、当归30g、赤白芍各12g、玄参30g、鸡血藤30g、银花30g、陈皮6g、大熟地30g、谷芽30g、生甘草6g。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到患本病的多数病人过去都有不同程度的寒湿接触史,故本病的初期症状多为寒湿凝滞,血行不畅,阳气不能宣达于四末的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寒湿郁久可以化热,故病至中期,每见湿热甚或热毒征象,而致溃烂缺损。从本病的辨证治疗来说,多见正虚邪实之证。所谓正虚是指脏腑虚损,故临床上每见阳虚或阴虚之证;所谓邪实,是指寒湿凝滞于经络或热毒内蕴,腐筋蚀骨,而其真正的病理机制在于血瘀。瘀血凝滞,脉络不通则疼痛剧烈。故本人在治疗本病时,不论正虚还是邪实,其治疗的基本点还在于活血化瘀,只有血行通畅,才能使疼痛停止。因此活血化瘀、宣通经络,是本病最基本的治疗法则,在此基础上再审辨寒热、虚实,才能效如桴鼓。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
2
本条ID:1512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