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炎汗利并施

名医简介

王伯岳(1912〜1987),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

小儿急性肾炎,系由于外感风邪,引起肺气不宣,影响脾的运化,以致水湿停滞,使肾气受损,不能通调水道,而出现浮加之风湿相持,水为风激,湿热积滞,迫血外溢而出现血尿。因此,小儿急性肾炎不等于一般的外感,也不只是表邪,而是内外夹杂,表里兼病。也就是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而且关系到脾。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的治则,消肿总是主要的,要使水气消失,不外发汗解表,利尿除湿两法。下肢浮肿(腰以下)较明显者,是湿气较重,里证多于表证,应当用利尿法;而面部、上肢浮肿明显者(腰以上),是表证甚于里证,外邪尚未深入,应当用发汗法。《金匮要略》所谓“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体会是:一个疾病总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小儿,发病容易,变化迅速,而肾炎又是涉及面很广的一种疾病,既要分标本主次,又应随证施治,表里兼顾。以浮肿而论,所谓“腰以下肿”和“腰以上肿”,只是比较而言,是下甚于上,或上甚于下,而且上部和下部也不能截然划分。

发汗法、利水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则既要掌握这些原则,又要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如果患者是全身性水肿,纵然身体的上部或下部浮肿有轻重的差异,单一地用发汗法,或单一地用利水法,效果都不满意,而以二者并用、表里兼治的治法较好。

小儿急性肾炎,一般说来,热证实证较多。如表邪重,应用发汗法;如小便短少赤涩而浮肿较甚,应用利水法。如表里皆实,则以表里双解为治。与此同时,要注意到患者体质的虚实。如体质较弱,症见浮肿而小便自利,腹胀气短,手足厥冷,口不渴,则属于虚寒,应以温肾实脾之剂为治。

总之,表里、寒热、虚实,证既不同,治亦各异。而小儿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在疾病的表现上多为表里兼病,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所以在治法上,不要因为实证而过于消;也不要因为虚证而过于补。就是实证、热证,也要审慎。“肾无实证”,不是肾阳不足,就是肾阴虚。而水湿潴留,又是实证。实际上形成正气不足而邪气有余,一味地补,则病邪不去而正益伤;一味地攻,则既伤于病,又伤于药。同样的病,在不同体质的病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映,必须区别对待。

虚实互见的病,原则上采取攻补兼施的治法,虚多于实,则先补后攻,或三分攻,七分补;实多于虚,则先攻后补,或一攻一补。无论是补还是攻,都要从病情的深浅、体质的强弱来考虑,必须是补不碍邪,攻不伤正。小儿急性肾炎,着重f祛邪扶正,以期邪去正安。

这些都是一般的治疗原则,具体地说,常可用发汗、利水、清热、除湿、理气、和血、健脾、滋肾等法,而益气、健脾、温肾、补血等法,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交叉使用。原则上是从肺、脾、肾来治,尤其是要注意到脾胃。下面将小儿急性肾炎的证治,举例说明。

症见:头面浮肿,先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躯干俱肿,发热,恶风,身体酸痛,无汗,小便短少,脉浮,苔白(尿常规检查出现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多寡不等)。宜祛风解表,清热利湿。

炙麻黄、紫苏、茯苓、泽泻、苍术、防己、甘草、生姜。

2.症见:全身浮肿,口渴,小便短赤,脉浮数,舌质红,苔白微黄,或咳嗽(尿常规检查同上)。宜解表除湿,清热利水。

炙麻黄、连翘、赤小豆、生石膏、知母、黄柏、苦杏仁、甘草梢、滑石粉。

3.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较重,小便短少,口不渴,脉滑,舌苔白滑(尿常规检查如上)。宜渗湿行气,理肺消水。

茯苓皮、猪苓、泽泻、白术、桂枝、陈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

以上3证,均系以浮肿为主。其方药是发汗法、利水法的具体应用。急性肾炎的起因,多由于风邪,自应以疏风解表、清利湿热等方法来治。在立方遣药时,结合关于风水、皮水的理论,在前人经验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通过实践,对于利水消肿,确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上述第一方,即是以越婢汤及防己茯苓汤加减而成的。麻黄有发汗、利尿、平喘作用,而以麻黄为主的越婢汤,为《金匮要略》主治风水的方剂,防己茯苓汤为治皮水的方剂,这两个方剂的加减化裁,用来祛风消肿,除湿消肿,有发汗利水结合使用之意。

第二方是以《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的。这是个治瘀热在里的方剂,主要是清化湿热。如连翘、黄柏,取其苦寒清火;赤小豆能导湿利水;杏仁能利肺气;石膏泻火;滑石粉、甘草即六一散。这个方子选用知柏、六一散、石膏,配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泻热利水方面的作用较强些。

第三方由《伤寒论》五苓散及《中藏经》五皮饮组合而成,着重于渗湿行气,也有理脾之意,也是对消除浮肿具有一定作用的常用方。

急性肾炎,除浮肿外,往往伴有血尿。如果血尿较重,在清热利湿,行水消肿的同时,应结合止血。止血的方法也必须结合病情,有所选择。如下焦结热、迫血妄行,则应以凉血和血为治。清热凉血的例方,是以小蓟饮子加减的:生地炭、茯苓、泽泻、小蓟、蒲黄、藕节、白茅根、侧柏叶、旱莲草、甘草。如热重还可加焦栀子、丹皮;湿重还可以加滑石粉、通草。其他的止血药如:仙鹤草、地榆、棕榈炭、茜草等都可以选用。

至于一般浮肿消失而尚有血尿,以及向来血尿较重而浮肿不明显者,可用六味地黄汤酌加止血药,如旱莲草、侧柏叶、白茅根、仙鹤草等,也可以加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连翘等。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2
本条ID:1510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