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瘅论

名医简介

华岫云,清代医家。

脾瘅证,经言因数食甘肥所致。盖甘性缓,肥性腻,使脾气遏郁,致有口甘内热中满之患,故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陈气者,即甘肥酿成陈腐之气也。夫兰草即为佩兰,俗名为省头草,妇人插于髻中,以辟发中油秽之气。其形似马兰而高大,其气香,其味辛,其性凉,亦与马兰相类,用以醒脾气、涤甘肥也。今二案中虽未曾用,然用人参以助正气,余用苦辛寒以开气泄热,枳实以理气滞,亦祖兰草之意,即所谓除陈气也。此证久延即化燥热,转为消渴,故前贤有膏粱无厌发痈疽,热燥所致;淡薄不堪生肿胀,寒湿而然之论。余于甘肥生内热一证,悟出治胃寒之一法。若贫人淡薄茹素,不因外邪,亦非冷饮停滞,其本质有胃寒证者,人皆用良姜、丁香、荜茇、吴萸、干姜、附子等以温之,不知辛热刚燥能散气,徒使胃中阳气逼而外泄,故初用似效,继用则无功,莫若渐以甘肥投之,或稍佐咸温,或佐酸温,凝养胃阳,使胃脂胃气日厚,此所谓药补不如食补也。又有肾阳、胃阳兼虚者,曾见久服鹿角胶而愈,即此意也。未识高明者以为然否。

(《临证指南医案·消渴按语》)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2
本条ID:1509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