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肝肾阴虚,方立三子养阴

名医简介

黄寿人(1905〜1978),著名临床家。

黄氏积数十年之临床经验,观察到怔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慌,有时心跳如杵臼,似重重响声,或头昏难寐,时觉心惊肉瞤;或胸闷短气,嘈杂不舒;或轻则心胸时发隐痛,重则时发绞痛;有的出现唇绀,青紫,指甲清冷,或额汗大出和口唇四周小汗出,甚至神志不清,病转虚脱。在辨证上,黄氏将怔忡病分为虚寒、虚热、瘀血、痰饮四类,认为其中的虚热型在临床上,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较为多见,不可忽视。

对怔忡病的治疗,古方甚多,张仲景有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李东垣有朱砂安神丸,此外还有安神定志丸、归脾汤、温胆汤、补心丹、血府逐瘀汤等亦治怔忡心悸。上述方剂所治怔忡,多属痰湿,痰热,气血不足,瘀血阻滞等所致,在脏腑病机上,或责之于心脾、心肾不足,或心虚胆怯,脾胃失调。黄氏自拟三子养阴汤,则立足于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虚火扰心所致的怔忡,与以上诸方有所不同。

三子养阴汤药物组成:

枸杞子12g、女贞子12g、沙苑子12g、生地24g、黄连6g、菊花9g、朱枣仁12g、朱柏子仁12g。

本方适应症除心悸怔忡外,常伴有心烦失眠,头昏眼花,健忘遗精,腰酸神疲,口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肝肾不足,阴虚内热的症状。方中三子,即枸杞子、女贞子、沙苑子,皆能养益肝肾之阴,故名三子养阴汤。枸杞子、女贞子、沙苑子,味甘性平,沙苑子性微温,其汁多滑润,故无助长热邪之弊;生地养阴清热,助三子滋养肝肾;黄连清心泻火,与生地共济心肾,除烦安寐,止忡定悸;菊花散风热清头目,与枸杞子共治头昏目花;更用枣仁、柏子仁共拌朱砂,以安宁心神。诸药组合,具有滋养肝肾,清热宁神之功效。

本方临证运用,可随症加减。如兼气虚神疲气短者,加党参15g、或高丽参9g,麦冬15g,以益气养阴。黄氏善用人参以补怔忡虚证,因人参能补益中气,扶元固脱,与滋阴药同用,更能加强补血滋阴作用;若阴虚挟痰,胸闷苔腻者,可酌减生地等养阴药用量,加橘红9g,法半夏12g,远志6g以化痰宁心;兼见心胸疼痛或绞痛,唇绀舌紫者,加丹参12g,郁金10g,三七末3g,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但活血药不宜大剂量久用,因其有耗血伤正之弊。

金某,男,60岁。

心胸绞痛频作,时觉胸闷,心慌气短,头昏眼花,后脑作胀,健忘多梦,心烦口干,入夜难寐,舌苔薄黄,舌质较黯,脉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与瘀相兼,络脉不畅,心神不安。治用养肝益肾,滋阴清热,活血宁神为法,用三子养阴汤加味:

枸杞子12g、沙苑子12g、女贞子12g、生地15g、黄连6g、麦冬12g、党参24g、丹参12g、菊花12g、朱枣仁12g、朱远志9g、三七末5g。

二诊:服药5剂,心痛减轻,有时心慌,仍心烦难寐,口干苦,纳食可,舌赤苔薄黄,脉细微。此阴虚内热,前法加减:

生地15g、枸杞子12g、沙苑子12g、黄连6g、麦冬15g、女贞子12g、党参15g、丹参15g、枣仁12g、菊花5g、黄芩9g、白芍12g。

三诊:服药周余,心慌已止,不烦能寐,心胸不痛,惟感头昏,后脑作胀,有时眼花,饮食如常,舌赤苔薄,脉细。治宗则法:

党参15g、生地24g、五味子3g、麦冬12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沙苑子12g、黄连3g、菊花12g、白芍12g、枣仁9g。

本案属于虚热挟瘀,热滞脉络,心神被扰,故用养肝益肾合通络清热,佐以宁心为治。主要用三子养阴汤合生脉散组方,通络则以丹参、三七。当心绞痛减轻,络脉瘀滞渐有缓解,即可减去通络活血之品,以防祛瘀伤正,故在二诊后渐去丹参、三七,即是此意,如果心气渐强,肝肾阴复,而瘀滞未除者,则丹参、三七等可继用。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
2
本条ID:1509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