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陈耀堂(1897〜1980),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先父耀堂公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其腹痛喜按,得食则减,受寒则发,苔多薄白,舌质偏淡,故认为多属虚寒,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并重用肉桂,多能获效。对胃溃疡之属于虚寒者亦可用之。但胃溃疡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者较多,口苦舌干,苔多薄黄或黄腻,脘痛绵绵,迁延时日,则久痛入络,不可用黄芪建中汤,常用方为:
偏寒加高良姜4.5g,吴萸1.5g;偏热加川连3g,姜山栀6g;吐酸水加左金丸3g,乌贼骨12g;便秘加麻仁12g,望江南15g;纳呆加鸡内金9g,谷麦芽各15g,苔腻加川朴、茅术各9g,有瘀加乳没各4.5g,失笑散12g,包煎。
此外,对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常用乳香、没药,通过反复精制,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3〜5个,对止痛有良效。但此二药内服时必须去除杂质,效果才好。在消化性溃疡治愈后,应防其复发,可用黄芪建中汤巩固一段时间,也可不服药,而以谷肉蔬菜,食养尽之。消化性溃疡不宜吃酸物,故过酸的水果、酸梅汁均不宜。食物应“热勿灼灼,寒勿沧沧”。平时宜多食粥,用糯米及山药粉煮粥常服有效。凡嘈杂善饥者,可用黑枣蒸熟,每次嚼服5〜6个即可。
临床治消化性溃疡基本按照上述处方加减,但方中白芍与甘草用量均偏大,需用15g,炙甘草有时用至30g,取甘以缓之。也曾单用甘草流浸膏治消化性溃疡获效。但如用量过大有水肿或高血压出现时,可以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排钠,即可防止。对溃疡病之疼痛剧烈者,常加乌贝散(乌贼骨80%、川贝母或大贝母为15%、甘草5%)研粉吞,每次4.5g,每天3〜4次,常有效。胃气宜降,故方中常用旋覆花和代赭石,尤其是代赭石的止痛作用甚好,机理不明。曾对某些病人有意识地在一基本方中加或不加代赭石,其止痛效果大异。有时用鸡蛋壳,煅后研末,吞服3g,制酸止痛作用也佳。另外加红木香等份,共研细末吞服也可。
对胃镜检查见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者,示胃降失和,宜在方中加入生大黄3g、或制川军6g,以助胃之通降,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尤以胃窦炎病人,由于胆汁返流而破坏胃的粘膜屏障,常使胃窦炎迁延难愈,如能使胃之通降功能恢复正常,则胃窦炎即不难恢复。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辨证,则以虚证或虚中挟实证为多,舌苔黄腻者不多,部分可出现剥苔,故常以四君子汤加石斛、麦冬、生地、山药之类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胃酸不足者常加乌梅肉、木瓜。木瓜一味,叶天士常用作生津开胃药,在临床用之,对胃纳极差者,配以鸡内金、谷芽,对增加食欲有很好的作用。有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系由自身免疫所致,血化验常有抗壁细胞抗体,对此应重用活血化瘀,常习用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加减常服,有部分病例可见病变停止发展,血中抗壁细胞抗体消失。
此外,对于胃粘膜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有“肠腺上皮化生”之病例,在方中常加入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30g,3个月后复查胃镜时,常可使1/3〜1/2病例的肠腺上皮化生消失。
(陈泽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