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胡希恕(1898〜1984),著名临床家,验方家。胡师云:平日体质虚弱,胃阳不振,感受寒冷,或七情六郁,忧思恼怒,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伤及气血,使气滞血瘀,胃之纳降失其常态,以致胃内发生溃疡。经X线造影可看到龛影,其溃疡平塌凹陷,口小底大,向深层溃破,甚则穿孔,此病为里之生疮。此疮在最里,当属阴疮。然胃可与外界直接相通,一日三餐均直接受到刺激,所以疮面很难愈合,不易治愈,故在治疗上应调和阴阳,托疮,生肌长肉,鼓动气血,补益中气,振奋胃阳,温暖中焦。方药可选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理中汤,以黄芪建中应用机会尤多。因此方温中补气,托疮生肌长肉,佐以制酸止痛、止血之品。二十多年来,我一直遵照胡老师这一教导,在对溃疡病治疗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不少患者,溃疡愈合以后,不再发生胃脘痛。
如有溃疡病、大便潜血阳性时,胡老师常用下方配成散剂冲服:
上药共为细末分12包,日服3次,用蜂蜜水送服,胃酸多的可用开水送服,无三七可用云南白药1瓶代替。如见大量柏油便或呕血,可大剂量用白及15g,三七5g,用独参汤(凉后)调服,可收到迅速止血之效。胡师还讲:“肺胃同源。如见肺之空洞时,可用白及120g,山药120g,三七12g,制成粉剂,每次4g,1日3次,可填补肺之空洞”。临床使用,每每取效。
治溃疡病要重视气滞血瘀
胡老师讲:溃疡病的部位在胃脘,然胃的正常功能活动,有赖于肝气疏泄与肝血调节。胃为中土,是水谷之海,又为多气多血之腑,如有七情所伤,肝先受害,而后病胃,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然制肝,就是这个道理。气行血则行,气止血则凝,这是中医的基本病理现象,气郁日久化火,伤及血络,而致血瘀,甚则出血。证见恶心呕吐,胸胁胀满,灼热泛酸,脘部痛甚,刺痛拒按,持续作痛,缠绵不休,脉沉,舌质稍暗红者,均可在舒肝和胃之剂中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常可取效。
治溃疡病要调脾益气
胡老师强调,在治溃疡病时,要重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理的反常就是中医的病理所在。“胃主纳谷,脾主运化,一脏一腑,升降交错,润燥相济,化纳相助,以协同完成转输生化气血之功。”脾胃之间相互影响。脾之虚弱常影响胃之功能下降,促使溃疡发生和加剧。
此型多见过劳、受凉或思虑过度而伤及中气。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则中满腹胀,甚则中气下陷,脾阳不升,胃气虚弱,胃失通降,无力腐熟水谷,则脘腹痞闷,纳谷呆滞,胃中冷痛或隐痛绵绵,体质瘦弱,形寒肢冷,泛吐清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弱。胡老多用理中汤加补中益气汤加味。
胡老治疗溃疡病方较多,我在临床多采用以上三法,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景桂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