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验案举隅

名医简介

金子久(1870〜1921),名有恒,晚清民国医家。

从前脘痛属胃寒,现在腹痛属脾湿。胃既有寒,脾既有湿,流行之气易阻,升降之气易滞。腹痛仓卒而至,其中兼挟肝气,腹笋忽然而胀,其间兼挟食滞。腑道为窒,络道为阻,痛及少腹,胀在胁腰,呕而无物,泻而不畅,无形之气不宣通,有形之滞不尽去。上下阴阳逆乱,左右升降错行,头面时多冒热,膝足时多厥冷。脉紧而兼弦,弦紧而兼滑,舌白不腻,口燥不渴。治法通腑通络,借以化滞化痰。腑络通,湿痰化,升降自调,痛胀自除。吴茱萸、川连、冬瓜子皮、橘络、白芥子、青皮、丝瓜络、姜夏、川朴、萎皮、炒竹茹、枳壳、大腹。

又向有脾湿脘痛,显然脾懦肝强。或稍涉寒凉,更衣溏薄,或稍食油腻,大便亦溏。二三日来寒食互伤,窒碍流行之气,阻滞升降之机,忽然腹大痛,甚而牵及胁肋,昨曰或痢或痛,顷刻不移不动,大腹又觉膑胀,小腹亦觉满胀,大便不通,小溲欠利,痛而拒按,按而更痛,有时上焦冒热,有时下部厥冷。脉络闭塞,气道痹阻,阴寒之邪,格于阳气,肝木之气,侮于土宫。左脉细弦而紧,右脉细弦而滞。口觉干燥,不索汤饮,舌质薄白,不见干燥。气郁已渐化火,邪郁未曾化热。若不温通气机,则络道愈闭愈塞,腹胀势必滋蔓;若不通降胃腑,则升降愈窒愈滞,疼痛势必增剧,胀或不休,痛或不减,厥疾何瘳?危险如何?今订之方,务在宣通,使通则不痛,而通则不胀。薤白、青皮、全瓜蒌、芸曲、姜夏、橘络、桃仁、云苓、大腹、枳壳、官桂、白芍、控涎丸。

前次之痛尚缓,此番之痛尤剧。痛在中脘,显在胃病。胃主藏纳,脾主运化,能食而不能化,脾病更重于胃。消化不灵者,湿痰也,通降失司者,食滞也。由湿痰而致气阻,由气阻而致气滞,气与痰互相胶柱,升降流行,遂为窒碍。或为脘胀,或为脘痛,不食则嘈,得食更痛。左关脉细弦,右关脉小滑。治痛之通套,不外乎疏运。桂炒白芍、谷芽、竹茹、大腹、川郁金、枳壳、鸡肫皮、姜夏、橘红、茯苓、瓦楞、萎皮。

(《金子久专辑》)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胃痛痞满卷》
2
本条ID:1507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