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陈文治,号岳类,明代医家。凡胃脘当心而痛者,世皆呼之为心痛,病家固不知医而昧此,宁不大误乎?夫心痛者,寒邪触犯心君也,手足青至于节,甚则旦发夕死,各集俱无治法,惟东垣有麻黄豆蔻丸,庶几可治,然亦九死一生也。
仲景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古方心痛有九种,斯三者冷、热、食也,其六曰饮、曰风、曰悸、曰虫、曰疰、曰去来痛。所谓饮者,痰饮也,因老痰粘于胃口而痛,宜二陈汤为主,寒加草豆蔻,湿加苍术、川芎,热加山栀、锅煤、童便,冷加丁香、良姜。若伤水饮,聚涎心痛如刺者,温胆汤加白术。风者,肝邪乘心也,痛则两胁引小腹阴股,桂枝汤加附子,便闭入蜜一匙同煎,或分心气饮加厚朴、枳壳、萝卜子、木香,或阿魏撞气丸。悸则内因七情,怔忡惊悸,似痛非痛,妙香散、四七汤、小草丸,热则连附六一汤,重则两目黄赤,手足青至节,为真心痛矣。虫因湿热所生,攻脾入胃或上攻于心,痛发难当,必面上有白斑,唇红能食,饥则呕沫,宜伛偻者,沉香降气汤或五苓散倍桂,韭汁为丸,小茄香煎汤下。去来痛,肺郁痰火,劳心则发,热者栀姜饮,蜡矾丸;痰积,白螺壳丸,痰火坠痰丸。此九种之名也。九种之外,复有瘀血心痛,但饮汤水,咽下作呃,乃素食热物,死血胶于胃脘,宜桃仁承气汤,轻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或玄胡索丸、失笑散。妇人瘀血入心脾痛甚者,五积散加三棱、莪术;经行未尽,血冲心痛,加桃仁、红花;经行已住作痛者,七气汤加当归;血崩而心痛甚者,由于心脾血虚所致,名曰杀血心痛,小产去血过多者亦然,用乌贼鱼骨炒为末,醋汤调下,失笑散亦效。产后痛者,桂心汤、木槟汤;痛之甚者,用劫痛药;寒者,九痛丸、却痛散;热者,散痛丸、通灵散;有积,神保丸;瘀血,单干漆丸、通用手拈散、如意丹、神圣代针散劫之而止。再发者不可仍服前药,用玄明粉一服立止,此治心痛之大法。而病情不一,活泼在人,未可以此拘泥也。……若至相兼各证,以九种之名而意悟之,自是得病之情矣,非惟用药之当合证也。如饮食之类,亦宜戒慎。丹溪曰:中宫有食积与痰而致疼痛者,胃气亦赖所养,卒不便攻尽,为日虽多,不食不死,若痛止即食,病必复作,故须稍停饮食,然后渐渐而食,方获全安。至于食积痛,必宜断食三四日,《医学纲目》所载治验甚明。丹溪又曰: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是不惟生冷之当忌,饮食亦所当忌,其用药不惟寒热剂之当别,补剂亦所当别也。
(东垣)麻黄豆蔻丸:客寒犯胃,心头大痛不可忍。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细嚼亦可。
分心气饮:肝邪乘心而痛。
上加姜枣灯芯,水煎服。
阿魏撞气丸:治噎疾及九种心痛,痃癖气块,冷气攻刺,腹痛肠鸣,呕吐酸水及疝气等证。
上为末,用阿魏一钱五分,和面糊丸芡实大,每药一斤用朱砂七钱为衣。每服三五丸,炒盐姜汤送下,女入血气痛,醋汤下。
小草丸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米饮下。
沉香降气汤气不升降而心痛,谓之疰痛。
上为末,每服二钱,人盐少许,白汤调服。
栀姜饮:胃热作痛。
上水煎去滓,入生姜自然汁三匙,再煎少沸,热服。痛不止者,服玄明粉一钱。
坠痰丸:治心腹走注刺痛等证。
上为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量人虚实加减,五更白汤或姜汤下。
玄胡索丸死血在胃口作痛神效。
上为末,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醋汤下。
七气汤:治女入经行已尽而心胃作痛。
上姜枣水煎。
桂心汤女人素有宿寒,因产大虚,寒搏于血,血凝不散,上冲心之络脉,故作心痛。
上水煎服。
木槟汤:产后七情感伤,血与气并,心痛。
上水煎服。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兼卒中恶、腹胀痛。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人强者初服三丸,弱者量减。温酒下。
通灵散治九种心痛。
上为末,每用四钱,水煎,入盐少许,通口服。
手拈散:治心脾气痛。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
乌梅丸
上为末,醋浸乌梅,蒸烂去核,和诸药捣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日用三服,病甚多服,取效为度。
化虫丸: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梧子大。一岁儿服五丸。不能吞者,以米饮化开,入生麻油三四点服,其虫细小者化水,大者自下。
愈痛散:治心胃急痛。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醋汤调服。
槟榔桂心散心胃痛诸药不效者,此药甚效。
上,水煎服。
加味开郁调气汤:治胃脘有痰,当心作痛,苦楚难当。
六脉俱数加黄连、山栀子、黄芩,生姜引。(《诸证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