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李衡友(1925〜),女,江西省妇产医院主任中医师。早在1963年,根据月经产生的机理,以及“肾藏精”、“肾主生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等理论和临床实践,我院中西医结合锔房研究创建了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即以补肾为主要法则,榕女月经周期的生理改变而于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方药,以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机能的平衡,而达到调经种子的目的。此后,又从实践中将本疗法发展为分别以补肾为主、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温肾暖宫为主的3种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分别简称为中周Ⅰ号、中周Ⅱ号、中周Ⅲ号),对不孕症辨证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本人曾总结近几年在门诊比较系统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3例(原发不孕67例、继发不孕6例),中医分型为肾虚型41例、肾虚肝郁型23例、肾虚夹瘀型3例、肾虚宫寒型6例。治疗后39例受孕,总受孕率53.42%。其中以无排卵者疗效较好,受孕率76.19%。
肾虚不孕 中周Ⅰ号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卵巢功能低下或子宫发育不全的不孕症,皆属于肾虚。因而治疗不孕症的重点是补肾调周。
肾虚不孕:症见头晕腰酸,偏阴虚则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唇红口干,月经多先期,色红质稠,脉细或细弦,舌质红或有裂纹;偏阳虚则肢软怯寒,月经多后期,色淡红量少,口淡,性欲减退,脉沉细或沉弱,尺脉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而润。
治以补肾为主的中周Ⅰ号,将月经周期分为以下3个阶段用药:
1.经后期(经净后1〜5天)以补冲任为主,为排卵创造条件。药用乌鸡调经丸,每次1颗,每日2次;胎盘片每次5片,每日2次。
2.排卵前期及排卵期(周期第11〜16天)以补肾为主,促使卵泡成熟而排卵。方用自拟菟蓉合剂:
偏阴虚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2g;偏阳虚加鹿角霜、艾叶、巴戟天各6g。5〜10剂。
3.经期以活血调经为主,使经血畅利。方用自拟调经活血合剂:
如腹痛甚加延胡索10g,五灵脂生、炒各5g。3剂。
在肾虚证的基础上,兼有经前乳房胀痛,或胁肋、少腹胀痛,情绪郁闷,脉细弦,舌质淡红或舌边略黯者,除补肾外,需兼疏肝气,采用中周Ⅰ号,而在菟蓉合剂中加合欢皮10g,橘核12g,怀牛膝10g,间服逍遥散加减。
肾虚夹瘀 中周Ⅱ号
早年,我们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用中周Ⅰ号治疗1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病人时,观察到激情素水平持续高涨,宫颈粘液结晶持续不消,而基础体温仍为单相,月经不能来潮。认识到以补肾为主的中周Ⅰ号,可以提高激情素水平,促进卵泡成熟,但不能使多囊性卵巢排卵。因为多囊性卵巢的表层包膜过厚,卵泡成熟而不能排出,与一般卵巢功能低下而无排卵者不同。我们从西医治疗本病须用楔切术以利排卵,而体会到中医对此病的治疗须用攻破的方法,便在排卵前期给予活血化瘀的桃仁四物汤加味试服,果然达到排卵的效果。因此,我们建立了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周Ⅰ号。1963〜1964年间,我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曾用中周Ⅰ号治疗4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病人(均经X线气腹子宫碘油造影证实),均达到排卵效果,其中3例已妊娠分娩。此后,对多囊性卵巢综合征或肾虚兼有血瘀征象的不孕患者,均用中周Ⅱ号治疗。
中周Ⅱ号以活血化瘀为主,亦将月经周期分为以下4个阶段用药:
1.经后期(周期第6〜10天)以补肾气、养冲任为主,促进卵泡发育。方用促卵泡汤(即菟蓉合剂)加减:
偏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各6g;偏阴虚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2g。5剂。
2.排卵前期及排卵期(周期第11〜16天)以活血化瘀为主,使已成熟的卵子突破卵巢表层而排出。方用排卵汤:
偏阳虚加桂枝6g,鸡血藤10g;偏阴虚加丹参12g,枸杞子10g。5剂。
3.排卵后期(周期第17〜25天)以调肝肾、养冲任为主,使黄体功能健全,为孕卵着床创造条件。方用促黄体汤:
5〜7剂。
4.经前期(周期第25〜28天)以活血调经为主,促使月经来潮。方用调经活血合剂,偏阳虚加桂枝6g,鸡血藤10g;偏阴虚加丹参12g。
肾虚宫寒 中周Ⅲ号
肾虚宫寒不孕者,除有肾虚偏阳虚症状外,并具有下腹冷感的特点。治以温肾暖宫为主的中周Ⅰ号。
中周Ⅲ号将月经周期分为3个阶段用药。
1.经后期:以补脾肾、养冲任为主,为排卵创造条件。药用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胎盘片,每次5片,每日2次。
2.排卵前期及排卵期:以温肾暖宫为主,以促排卵。方用温肾暖宫合剂(自拟方):
3.经期:以温经活血为主,用《金匮》温经汤。
例1聂某,26岁,因婚后4年余未孕,于1985年11月2日门诊。
患者15岁初潮,经型2〜3/28〜32天,量少色红,经期腹略痛喜按,脉稍沉,舌质淡红。曾于上次行经5小时行诊刮术,宫腔长6cm。病检:宫内膜显月经期,腺体分泌欠佳。妇检:子宫后倾,超拇指大,细长,质中。诊断: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发育不全、黄体功能差)。中医辨证:肾虚(偏阳虚)不孕。治疗原则:补肾助阳。用中周Ⅰ号加鹿角霜、艾叶等治疗3个周期而妊娠足月分娩。
例2李某,28岁,工人,1979年2月5月初诊。
患者14岁初潮,经型3〜8/40〜50天,1973年曾因性器不规则出血,经诊刮为子宫内膜增殖症。此后又经常间发性闭经,须注射黄体酮始行。平时腰痛,脉沉,舌质淡,舌边有齿印。妇科检査:除宫体稍小外,无异常。行经8小时内诊刮为增生期宫内膜6基础体温单相。诊断为无排卵性月经,原发性不孕症。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先以中周Ⅰ号治疗3个周期后,达到月经正常,无不适,但基础体温仍为单相。继用中周Ⅰ号2个周期后自行停药数月。于1980年3月再诊,基础体温仍为单相。因其下腹部冷感明显,辨证为肾虚宫寒。治宜温肾暖宫。给中周Ⅲ号1个周期,即达到基础体温双相而于当月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