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孙一民(1919〜),河南安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该病在临床中虽属外感热病的范畴,但患儿就诊时,多无表卫症状。其病机以痰热阻肺,肺气壅塞不通为特征。运用清利痰湿,通降肺气的葶苈五子汤治疗是症,经81例临床总结,痊愈显效率达82.7%。其中23例患儿曾病危,无1例死亡。
痰热壅塞,肺失肃降,腑气不通临床上,外感热病的喘症常以发热、喘咳为主症,由于其病机为邪热郁肺,肺失清肃,故多用麻杏石甘之类,辛寒清解以平喘咳。在临床常用麻石加味汤(麻黄、生石膏、杏仁、川贝母、化橘红、鱼腥草、牛蒡子、甘草)治成人大叶性肺炎之高热、喘咳,每获良效。小儿肺炎则不然,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以痰鸣辘辘、喘促气急、腹胀为特征,发热则次之。痰鸣、喘促、腹胀是小儿肺炎的三大主症,其中痰鸣为首要症状。如果以热喘来概括大叶性肺炎,那么小儿肺炎则可概括为“痰喘”二字。
小儿为弱稚之体,脏腑娇嫩,抗力弱,易受外邪侵袭,导致肺失宣降,治节无权,津液不能正常宣发输布,凝聚化痰;痰热壅塞于肺,肺气上逆而发喘迫气急;痰阻气道,故喉中痰鸣,辘辘有声。本病的癥结所在是痰,故临床分型也以痰而定。
1.痰热证:患儿体内有郁热,或痰湿化热,复感风邪者,临床表现除见痰鸣、喘促、腹胀外,兼见发热、汗出、心率快、烦躁、大便干、指纹红紫、舌苔黄芩热象(有二三症即是)为痰热型。
2.痰湿证:患儿质肥胖,痰湿素盛,证见痰鸣、喘咳,腹胀,兼见纳呆,便溏,或面部下肢浮肿,舌苔白腻等湿多而热象不明显者,为痰湿证。
此二证皆以痰鸣、喘促、腹胀为主。
小儿肺炎三大主证中,痰鸣,喘促乃呼吸系统症状,腹胀为肠道腑气不通的表现。临床上,80%以上的患儿都有腹胀这一症状,说明腹胀不是一般的兼证。腹胀与痰鸣、喘促,甚至病情的轻重转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患儿病情严重,痰涎壅盛,喘憋气急,面青唇绀等高度呼吸困难时,腹胀也往往十分严重;若腑气得通,腹胀减轻时,病情也同时好转。在一定情况下,腹胀的轻重,预示着疾病的进退。一些痰喘严重的患儿,经用通调腑气法后,患儿出现转矢气,或大便通畅,腹胀立即减轻,随腹胀之减轻,痰鸣喘促很快得到缓解。
肺在上,肠居下,肺气通达,腑气通调,清升浊降,气机正常。若肺气壅塞,肃降失司,则可引起腑气不通,浊气不降;腑气不通,浊气上干于肺,又能引起肺气闭塞上逆。肺与大肠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关系密切。临床上一些痰喘严重,单降肺气不能控制病情时,加用通调腑气的药,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调腑气是降肺气、利痰湿的一个重要方法。
葶苈五子,化痰定喘,消胀泻满《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孙氏认为其不仅概括了肺的病理特点,也提了“以苦泻之”的治疗大法。对小儿肺炎痰喘,针对痰鸣、喘促、腹胀三大主症,处方用药在化痰定喘消胀治则的前提下,经临床反复应用验证,筛选出效果较为理想的三组药物:
1.化痰:葶苈子、莱菔子、牛蒡子、川贝母、化橘红。
2.定喘:葶苈子、紫苏子、杏仁、莱菔子。
3.消胀:莱菔子、紫苏子。
这三组药经常配伍使用,为了临床使用方便,定名为葶苈五子汤。
葶苈五子汤组成:
上方8味,重36g,为1岁小儿用量。其他年龄用量酌情增减。每日1剂,或研细末,水煎,分3次温服。
痰热证以葶苈五子汤为主方。发热加苇根、连翘;痰稠粘加海浮石、海蛤粉;小便黄加山栀子、竹叶。
痰湿证以葶苈五子汤加茯苓、薏苡仁、冬瓜子等淡渗利湿之品。
精神萎靡加北沙参或西洋参。
葶苈子苦寒滑利,能降肺气,泻水逐痰,兼走大肠,使水湿痰气从大便而去。小儿肺炎喘咳多因痰作,故治喘以治痰为上,治痰又降气为先。若肺气下降,痰浊得清,喘咳则可自止。降肺气,利水湿实为治痰治喘之关键。葶苈子之功效对降肺气、利痰湿有其独到之处,故为方中之主药;牛蒡子、川贝母、化橘红能清化痰热,使潴留在肺部气管之稠粘痰液变稀,不仅能缓解因痰热壅肺引起的呼吸困难,且能使变稀之痰易于排出;莱菔子、紫苏子、杏仁均能下气消胀,与上药同用,使壅塞于肺部的痰气郁热,从大肠排出。临床常见患儿服药后,往往大便变稀(水湿得泄),次数增多,或夹有风沫,或排气较多(腑气通调),但同时痰涎相对减少,喘促立即明显好转。这一降肺气、一利痰湿的治疗途径,与治疗一般成人痰喘不同。对成人痰喘,多用化痰药使痰液变稀,经气管口腔咯出,而小儿肺炎,多发生于1岁以内患儿(经81例统计占70.4%),在其不会自行咯吐痰液的情况下,因势利导,使肺部痰湿从下而去,实为小儿肺炎的独特治法。
此外,对一些病情较重,由于痰湿阻络,引起心衰的患儿,通过上方的使用,使痰湿利,脉络通,心衰也可得以纠正。心衰由于痰湿,治痰乃治其本。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葶苈子有抗心衰的作用。
关于小儿肺炎脑型的治疗
临床上,个别患儿由于内热较盛,毒热入脑,症见高热、神昏、抽搐等脑症状者,定为脑型。如患儿毒热入脑而出现脑症状时,治疗应本着治温病的清脑开窍法,临床用安宫牛黄丸确实取得了很好疗效。不过,在患儿尚未进入昏迷前,若过早服用安宫牛黄丸,反会引邪入内,促使患儿进人昏迷,或加重昏迷。故在未昏迷前,或发现患儿有摇头症状时,可用温开水冲服紫雪丹为宜。
关于患儿出现摇头问题,经临床观察,凡患儿发生摇头时(正常玩要除外),多为即将昏迷抽搐之先兆,为热邪已经初步入脑之征象。摇头这个症状虽微不足道,但临床意义很大。因为如发现热毒已开始人脑,及时给予治疗,可防止病情发展,避免患儿陷入深度昏迷。如没有这个预兆,病情发展加重后,将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所以说,这个先兆,在患儿是要么好转,要么转入危险的关键时刻,因此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李某:男,11个月,于1980年5月31日初诊。
患肺炎1周,在某医院诊治,曾给红霉素、卡那霉素、新青霉素、氢化可的松等药治疗,不效。现症:精神萎靡,喉中痰鸣,喘咳,鼻煽,呼吸困难,发热,体温38.7℃,腹胀,肠鸣。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60次/分钟,心律齐,无杂音,腹胀,叩诊呈鼓音,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査:白细胞计数:13×109/L,嗜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
证属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治宜化痰定喘,清热止咳,消胀。
处方:
二诊:服上方2剂后,患儿精神转佳,开始玩要,咳喘、痰鸣、腹胀均减,微有发热。上方继服3剂。
三诊:患儿痰喘、腹胀均愈。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已无哕音。喉有轻微咳嗽,流涕。上方加减。
2剂后未再来诊。后经随访,病已痊愈。
(孙燕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