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证治方药

名医简介

万全,字密斋,明代儿科学家。

凡咳嗽发热后不止,或有未发散,看其兼症,以法治之。

咳嗽气上逆,喘嗽有痰者,此肺咳也,宜清肺饮主之,喘甚者葶苈丸下之。

咳嗽喉中介介有声,面赤发热心烦,或咽喉痛、声哑者,此肺病兼见心症也,以清宁散。咽喉痛,宜清心汤加桔梗;心闷惊悸者,以钱氏安神丸主之。

咳嗽面黄,痰涎壅塞,或吐痰,或吐乳食者,食少喜卧,此肺病兼脾症也。大抵咳嗽属肺脾者多,肺主气,脾主痰也。

咳嗽痰涎壅塞,搐咳不转,瞪目直视,此肺病兼肝症也,不治则发搐,宜豁痰丸主之。转者,琥珀抱龙丸主之。

咳嗽久不止,吐痰涎水,此肺病兼肾症也,宜大阿胶丸主之。

凡咳嗽有热者,宜东垣凉膈散加泻白散主之。大小便不利者,加大黄、风化硝。

咳嗽气盛者,宜加减苏子降气汤。

加减苏子降气汤:真苏子、半夏曲、炙甘草、前胡、陈皮、厚朴(姜汁炒)、肉桂(去皮)、大腹皮、桑白皮各等份。

水煎服,兼治面浮肿。

咳嗽声不止,口鼻出血者,此气逆血亦逆也,只宜止咳为主,加味人参款花膏主之:

人参、五味子、天冬、麦冬、款冬花、贝母、桑白皮(炒)、阿胶(炒)各1钱,黄芩、黄连、炙甘草、桔梗、当归各1.5钱。

炼蜜为丸,圆眼大,每服1丸,陈皮汤化下……久嗽不止,咯唾血者,如前治之。唾脓血腥臭者,此肺痈也,多死。欲治此者,无如桔梗汤:

桔梗、当归、贝母、栝楼、汉防己、甘草(炙)、杏仁(炒)、百合、枳壳(炒)、薏苡仁、黄芪、桑白皮(炒)、玄参等份,入生姜煎,频服。

如咳嗽久,连声不已,口鼻出血,茅花汤主之。

久咳不止,胸高骨起,其状如龟者,谓之龟胸,此肺热也。

天门冬(去心,焙)、杏仁(去皮、尖,微炒)、百合(水洗)、木通、桑白皮(炒)、葶苈(隔纸炒)、石膏各等份。

蜜丸,芡实大,服一丸,紫苏汤下。

嗽者吉,如龟胸已成,乃终身之痼疾也。

久咳不已经验方,名提金散,此劫剂也。

用罂粟壳(水润去筋膜,晒干)2两,乌梅(择肥者,水洗去烟取肉,焙干)、甘草、陈皮(去白)各7钱,苏州薄荷叶2两。

蜜丸,圆眼大,卧时令噙化一丸,妙。

要知治嗽大法,依时认症扶持,春天外感症无疑,夏是炎上火气,秋则肺伤湿热,冬为风冷相随,相时而动作良医,对症依方用剂。

大抵实者当下,虚则补药为宜,寒者温散药中推,热症清凉为贵。风则尤当发散,停痰消逐宜施,初间止涩莫投之,总要化痰顺气。

小儿伤风咳嗽,其症身热憎寒,自汗躁烦不安然,日夜嗽声无遍。时常鼻流清涕,咽喉不利,痰涎,脉浮,头痛症多端,治则宜乎发汗。

咳嗽或伤寒症,此因饮冷形寒,冬月坐卧湿地间,抑被冷风吹犯。其症脉紧无汗,烦躁不渴恶寒,治宜发散汗为先,药用参苏饮验。

若是咳嗽伤热,其症面赤躁烦,饮水不止膈咽干,咳唾稠粘症现。甚则急喘而嗽,痰涎必生喉咽,潮热手足或冰寒,小儿多有此患。

咳嗽若患火症,决然咯唾血脓,甚者七窍血流通,此是肺热火动。若吐青绿白水,胃冷停饮相攻,嗽吐痰涎乳食中,宿滞不消取用。

因于痰者,或母乳多涌出,儿小吞咽不及,呛出而成痰嗽者;或因儿啼声未息,气未平,强以乳哺,气逆而嗽者,此乳夹痰而嗽也,宜玉液丸主之。

有痰甚气弱不可下,宜润下丸主之。

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乃太阴湿土之病也。凡咳嗽有痰有气,痰出于脾,气出于肝,皆饮食之所化,脾总司之也。饮食入胃,脾为传化,水谷之精气为荣,悍气为卫,周流一身,昼夜不息。虚则不能运化精焊之气以成荣卫,其糟粕之清者为饮,浊者为痰,留于胸中,滞于咽嗌,其气相搏,浮涩作痒,介作声,而发为咳嗽也。故治普咳,先化其痰,欲化其痰者,先理其气,陈皮、枳壳以理肺中之气,半夏、茯苓以理脾中之痰,此治咳之大略也。若夫虚则补之,阿胶散;实则泻之,葶苈丸、祖传玉液丸。

肾者水脏也,受五脏六腑之津液而藏之,入心为汗,入肺为涕,入脾为涎,入肾为精,入肝为泪。凡咳嗽之多吐痰,乃肾之精液不归元也。宜补肾,地黄丸主之,加巴戟、杜仲(盐水炒)、肉苁蓉(酒洗去甲)、小茴香(炒)、破故纸(炒),研末蜜丸,煎麦门冬汤下。

或因乳得之,凡儿喘哭未定,不可以乳强入口,乳气相搏而逆,必呛出也。胃气既逆,肺气不和,发为痰嗽,咳则吐乳是也。宜顺气和胃,加减大安丸主之。

初伤乳者,未得顺气化痰,以致脾胃俱虚,乃成虚嗽,宜健脾补肺消乳化痰,三奇汤主之。

久嗽不已,胸高起如龟壳,此名龟胸,难治,宜家传葶苈丸主之。咳止者吉,不止者发搐必死。

久嗽不已,服上诸药不效者,宜神应散主之。气弱者,必用之剂也。如气实者不可服,宜家传葶苈丸主之。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儿科卷》
2
本条ID:15016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