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属厥阴肝风动,酸收苦泄乌梅方

名医简介

姚荷生(1911〜1997),原江西中医学院教授。

余某,男,44岁。经常忽然昏倒,伴肢厥、抽搐、面赤、寒战、汗出,止后又复正常。虽然持续服用西药和镇肝潜阳中药,仍发作不断,故请姚老会诊。经姚老追问得知:患者每因恼怒或过劳则发痉厥,平素常觉右胁及心下隐痛,心悸,消渴喜冷饮,头昏耳鸣,有时口苦流涎,易饥能食,大便日三四行,坠急不畅,质溏而臭,色青而黄,尿频色黄,舌有裂纹、苔厚滑微黄,脉弦滑。病属厥阴阴阳错杂,以致肝风混挟寒热内动,但以热多寒少,上扰包络为主。治用乌梅丸坚阴助阳,酸收熄风,温清并用,重用酸收苦泄。

处方:

乌梅60g、黄连30g、黄柏9g、炮附子7.5g、细辛4.5g、川椒4.5g、桂枝7.5g、党参7.5g、当归4.5g。

按《伤寒论》中制法,做成梧桐子大的蜜丸,嘱每日服3次,1次10丸。患者按法服上药丸750g、后,诸症消失,未发痉厥。

厥阴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足厥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肝体阴用阳。厥阴之上,风气治之。肝禀风木,生于水又能生火,一身而兼寒热两性。足厥阴肝下涵肾水而乙癸同源,手厥阴心包内含相火而风火同德。厥阴为病,则阴阳混杂,肝风内动,寒热兼挟,正如《伤寒论》厥阴病提纲所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本案患者平素右胁及心下隐痛,说明病发于肝,痉厥未发之时,就已备消渴、心悸、心中隐痛、易饥、下利等厥阴病主症。若因恼怒过劳,伤肝耗气,导致肝风内动,肝风上逆,邪扰心包,则发昏倒、抽搐、头昏耳鸣;肝风下迫大肠,则大便坠急不畅色青;肝风挟寒热而动,故有肢厥寒战,面赤汗出等症。由此可知,本病阴阳寒热错杂为本,肝风内动之象为标,本于内而标于外。然从症状分析,病以热多寒少,风气上扰,内扰心包为主。故用乌梅丸,重用酸收熄风,苦泄其热,正本清源,其源自断,其标自消。伏其所主,则病自愈。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癫狂痫卷》
2
本条ID:1501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