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痰清心总为主,培元和营亦用之

名医简介

董廷瑶(1903〜),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著名儿科学家。

余治痫疾,秉承家传,首在祛痰,兼以清心开窍,抑肝顺气。这是先治其标,再治其本。

治标之基本方系由涤痰汤化裁而成,药用:橘红、半夏、茯苓、天竺黄、胆星、关白附、菖蒲、钩藤、龙齿等。临床应用,需随症增药。若舌苔厚腻,脉呈滑弦,喉中痰鸣,咽部如梗,时见恶心,眠中鼾响诸症,是痰浊偏盛,须增祛痰开窍之天浆壳、瓜蒌皮、山慈姑、竹沥(必加姜汁数点冲服);抽搐多者,加天麻、琥珀、磁石,甚至用全蝎、蜈蚣;痰火交结者,需参礞石滚痰丸9〜12g,包煎;心肝火亢者,加川连、龙胆草之类,或用牛黄清心丸,1日1丸化服。此外,如通络之橘络、丝瓜络,开窍之远志、郁金,亦为常用之品。

然治标之中,余之家法善用万应保赤散之豁痰攻逐。对于痫疾之风痰上盛,喘鸣胸满,惊搐频作、涎涌壅结,尤为适合。保赤散为一验方,其组成为:

巴豆霜9g、胆南星30g、朱砂30g、神曲45g。

其方义为:巴豆霜攻逐痰涎,开窍通塞;胆南星蠲除风痰,通络定惊;朱砂镇惊安神,定痉平风;重用神曲以消积行滞,既可疏浚生痰之源,又有保护胃气之意。惟用时仍须有节,以免巴豆之燥烈伤正。

在治本方面,余所常用者为两种金箔镇心丸(丹)。其一取自《血证论》,原主“治癫,惊悸怔忡,一切痰火之疾”。药有:

朱砂9g、天竺黄9g、胆南星3g、珍珠3g、金箔3g、牛黄1.5g。

蜜丸,金箔为衣。用时需斟酌药量,也可不用金箔,随症可加猴枣、天麻、川贝诸品,作为1料,分30天服。

其二源于《慎斋遗书》,原主“治慢惊、慢痫”。药物为:

人参3g、紫河车3g、琥珀3g、朱砂3g、珍珠3g、甘草1.5g。

蜜丸,金箔为衣。临床应用,药量稍有改变,并参入胆南星、竺黄之属,除去金箔,代以朱砂为衣。如此1料,分20天服用。

两方之意,颇有不同。前方功在清心豁痰,适于痰浊渐消,邪火已退之际,尚有余痰深潜,络窍阻结未尽,此时已不宜攻逐之剂,只能搜风,通络开窍,默化余邪,缓图毕功。后方功在培元益气,适于本元虚怯之证,对证属元虚致痫,或久病而虚者,在痰火初退,形神已亏时为合宜。两方均为图本善后之治,每以连服二三料为度,即可收功。对于本元怯弱之痫,只以周氏镇心丸主之,其效亦佳。

然中医之治,贵在知变。曾治一齐姓女孩,4岁,痫发2个月,日作一二十次,就诊时面色带青,舌苔薄腻,喉有痰鸣,脉象滑数。断其主因为痰,先用豁痰逐下之剂,如:钩藤、竹沥、菖蒲、龙齿、远志、茯神、琥珀、胆星、竹节白附子、天竺黄等,并先后佐入保赤散、琥珀抱龙丸。2周以后,痰浊渐化,痫发大减,苔薄脉细,续以调服。乃用周氏镇心丸1料,分20天服,其症见安,已有2个月不发。某日因突闻异常雷声,极度震恐,而痫疾复作。随即又以镇心丸1料予服,竟不显效。再经详询,谓痫发未闻痰鸣,神清不昧,肢掣身颤,复卧于床,而诉遍体作痛,舌红而脉弦涩。推论此为突遭雷惊,震心动肝,惊则气乱,血滞而筋急。其脉或弦或涩,弦为肝亢,涩为血滞,故属血不养筋,风动而搐。当以活血和营之剂,乃仿王清任氏身痛逐瘀汤主之:

党参9g、当归9g、丹参9g、怀牛膝9g、醋炒五灵脂9g、桃仁6g、赤芍6g、红花4.5g、枳壳3g、甘草3g。

5剂而搐定症和,其病得痊。

(宋知行 整理)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癫狂痫卷》
2
本条ID:1501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