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乔保钧(1926〜),洛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狂证(即精神分裂证)多由精神因素所致。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失调畅,气郁化火炼津为痰,痰、气、火三邪交结内蒸,蒙闭心窍,则神明逆乱,发为狂证。如果说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是狂证发病的病理基础,那么“气机逆乱”,“火邪内燔”,“痰热交蒸”,“痰气互结”则为引起狂证的直接病理机转。因此,疏肝理气、清心降火、涤痰宣窍为治疗狂证的基本法则。
在狂证发作期,正值火气内壅,痰火互结之时,单纯苦寒药物难灭火势,化痰之物难化痰浊,只有大刀阔斧地通腑导下,才能使邪火随大便外泄,使有形痰浊从肠道外排,才能使邪之锐气受挫,促使气机疏泄。
基于气血相依之理,气乱则血乱,气郁则血瘀。狂证反复发作,由于气郁日久,必致血瘀,患者或胸胁刺痛,或头部剧痛,或舌质紫黯,皆由瘀血所致。狂证治疗中还应注意活血化瘀。
综上所述,狂证的治疗必须紧紧围绕疏肝、清心、活血、涤痰、通腑5个重要环节。称其谓“疏”、“清”、“活”、“通”、“涤”五要诀。具体运用中,五要诀不能片面理解,孤立进行,而应全面权衡,相互兼顾。如清心与疏肝,就病因而论,肝郁化火为本,心神被扰为标;从临床表现而言,心经症状为主为本,肝经症状为次为标。因此,治疗中清心与疏肝必须同时进行。我常用栀子豉汤加黄连清透心经郁热,重用白芍、郁金、枳实疏肝畅气,如此则肝体得疏,气机畅达,郁火自无发生之由,心经郁热得以宣透,君主自明,神亦自安。再如清热与涤痰,清热泻火固然为治狂之要,然火热郁久必炼津为痰,痰为阴邪,其性粘腻,与火热之邪相合胶结难分。因此,治疗中在清宣郁热的同时必须兼以化痰、涤痰,使邪热无所恋,才能顺利宣泄透达,常随症加入胆南星、石菖蒲、天竺黄、橘红等,皆在清心泄热之时,融入涤痰宣窍之意。
临证治疗一般分为3个不同阶段,各期治疗有异:
1.狂躁期:症见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力大过人,或毁物打骂,或登高而歌,或逾垣上屋,或狂奔乱舞,脉弦劲有力,或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洪数。此期为病之初起属实属阳。其病机为:气郁化火,炼津为痰,痰火内壅,火气交蒸。治宜清心泻火,涤痰宣窍,通腑导下,兼疏肝畅气。方融大承气汤、黄连泻心汤、栀子豉汤、涤痰汤合而化裁:
方中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取大承气汤通腑导下之功,一则可使内郁之气受伐,促其消散疏泄;二则可使火热之邪受挫,随大便而降;三则可荡涤有形痰浊,迅速外排。胆南星、石菖蒲涤痰宣窍,白芍敛阴柔肝,平抑肝阳。栀子、淡豆豉,取栀子豉汤清心宣郁之功,恐清热之力不宏,另加黄连助之。生甘草既清泻心火,又调和诸药。此期正盛邪实,用药应量大势猛,其大黄、芒硝用量尤其宜大,以促其峻泻,顿挫邪之锐气。不宜缩手缩足,迟疑久拖,此乃成败之关键。
2.相对平衡期:狂躁期经积极治疗或未经治疗,但患者由于连续发作,体力日渐消耗可转为本期。症见:精神疲惫,时而躁狂,烦躁不眠,多言乱语,痰热扰心。治当疏肝理气,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宗逍遥散、栀子豉汤合涤痰汤化裁:
此期虽气阴俱伤,但因余热尚存,痰邪久恋,治疗上不宜过分强调补气养阴。因补气能生火,滋阴可助痰,过早补气养阴或过分补气养阴均可使原病情加重,应予注意。
3.恢复期:经上治疗,精神基本复常,但因体质消耗过大,加之患病期间饮食无时,气血渐亏,故表现为乏力、神疲、少言懒动,胸胁胀满或刺痛,脘痞纳呆,心烦口渴,头晕头痛,舌红紫黯,少苔,脉沉细无力。其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气阴两伤兼有瘀血。治宜疏肝健脾,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融生脉散、逍遥散、二陈汤加减化裁:
此期除积极药物治疗外,强调精神调养,家人应耐心开导,使其精神愉快,以防复发。
总之,狂躁期以通腑泄热,荡涤痰浊为主;相对静止期以疏肝理气,清心安神为主;恢复期以疏肝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