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体病脑炎后遗症,多寐症

名医简介

秦家泰(1922〜),广西中医学院教授。

钩体病脑炎后遗症

葛某,男,20岁。1978年10月7日初诊。

今年6月初始觉两眼胀痛,不能张开,视力模糊,两耳如有物蒙,高热不退。病情逐日加重,头痛如劈,心烦欲吐,全身酸痛,不能自行,行则欲倒,大便溏泄,每日2〜3次,食欲不振。于6月9日送至某市医院就诊,诊断为钩体病脑炎,经大量青霉素治疗6天,基本治愈出院。至10月2日,突然头痛难忍,急到某县医院就诊,经钩体病调查组会诊,诊断为“钩体病脑炎后遗症”,建议转中医诊治。诊见头痛剧烈,呈阵发性刺痛,以两太阳穴处为甚,发则抱头大哭,不欲再生,两眼昏冒,体倦乏力,舌有瘀点,脉右弦左涩。诊为瘀滞头痛,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

处方:

石菖蒲9g、郁金9g、川芎6g、桃仁9g、赤芍药12g、红花6g、葱白5茎生姜9g、大枣5枚、麝香0.3g。

再诊(10月13日):服上方剂后,头痛大减。继服2剂,头痛基本消失。舌左侧仍有瘀点,脉弦不涩。效不更方,再服5剂。

三诊(11月18日):服上方10剂,头痛已止,睡眠好,食欲正常,惟觉两眼昏蒙,左眼远视不清,稍久则正常(视力右1.5,左1.2),醒后口中微苦,苔薄白,舌上瘀点不显,脉细弱。此乃病后肝肾阴亏、气血不足所致。

处方:

熟地黄15g、山药18g、山茱萸9g、牡丹皮6g、牛膝15g、枸杞9g、党参12g、黄芪15g、钩藤12g。

经上药调理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钩端螺旋体病,属中医湿温、暑温病范畴。乃感受暑湿而发病,湿热内外郁蒸,经络受阻而身痛;郁阻中焦则便溏欲吐;热扰心神而烦热;湿热熏蒸,炼液为痰,痰热上蒙清窍,则两眼胀痛,耳如蒙物,头痛如劈,行则欲倒;热伤阳络,瘀血阻滞,故头痛如刺,固定不移,舌上有瘀点,脉弦而涩。钩体病后遗症之头痛,乃“久病入络”所致,治宜化瘀通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者(即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今仿其法,予通窍活血汤,方中赤芍药、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郁金、菖蒲化痰开窍,佐以大枣缓和辛窜药物之性,切中病机,故效如桴鼓。

多寐症

赵某,男,13岁。1980年8月18日初诊。

患儿于1980年5月中旬在校读书,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家长知道后又加打骂,不久即多梦、惊恐,遂发多寐。近2个月经常嗜睡,约20天发作1次,发则睡2〜5天,喊之即醒,醒后又睡,不饥不渴,四肢倦怠,频频呵欠,时有头胀头痛,腹胀肠鸣,舌质淡,苔中部微黄而腻,脉缓涩。证属痰热蒙蔽心包,治当清热化痰开窍,方拟温胆汤加减:

石菖蒲9g、郁金9g、半夏9g、茯苓12g、陈皮6g、竹茹9g、胆南星9g、川芎6g、白芷9g、甘草3g。

二诊(10月16日):连服上方10多剂,近2日没有嗜睡症状,但有时仍头痛,或左或右,痛无定处,腹胀已消,仍有肠鸣,不困倦,不呵欠,舌淡,苔中部微黄腻,脉缓。效不更方,再服上方10剂。随访2年,未见复发。

患者情志不乐,损伤心脾,脾运失常,痰湿内生,中焦受阻,故腹胀肠鸣,不饥不渴,四肢倦怠;痰郁化火,逆犯心包,神明失御,则多寐嗜卧,呵欠,头痛,总为痰热蒙蔽心包所致。正如《灵枢·寒热病篇》所说:“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朱丹溪也说:“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嗜卧”。法当清热化痰开窍,方中半夏、茯苓、陈皮理气化痰,竹茹、胆南星清热化痰通络,菖蒲、郁金、川芎、白芷化痰活血而开窍。用药切中病机,故疗效满意。

条目信息
1
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
2
本条ID:1500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