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在病变肠段内(多为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部分),粘膜下和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而无髄鞘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增多,紧密交织成束,致使该段肠管经常处于痉挛收缩状态,管腔较细,管壁僵硬,缺乏蠕动而上段结肠则继发性的显著扩张肥厚。本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便秘和腹脏。在新生儿表现为胎粪排出延迟,高度腹胀并伴有呕吐,直肠指检后可排出大量胎粪及气体,腹胀明显好转;在婴儿和儿童则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明显腹胀,有时可见巨大的肠形和蠕动波,左下腹可扪及巨大粪块而直肠指检却发现壶腹内空虚。患儿易并发小肠结肠炎引起腹泻,故有时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多数患儿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落后。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疑为本病者,须进一步作钡剂灌肠x线检查确诊,必要时还需作直肠肛管测压甚至直肠壁组织活检协助诊断。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部分扩张结肠,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对新生儿患者手术宜在生后6个月以后再进行。未手术前及术后一段时间内均应每日用注肛器作生埋盐水冲洗灌肠。如并发肠炎则可用抗菌素溶液冲洗灌肠,并配合必要的全身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措施。
本病在中医古籍中属于“便秘”范畴。究其病机多为津伤不润与气滞为主,亦有兼气虚、血虚、瘀血或中寒者。故治疗中多以润肠通便、行气为大法,佐以治兼证之味。(蔡德培)
1.郁九组方
来源:
湖北省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功能:
益气助阳,养血润燥,行气化瘀,导滞通下。
主治: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组成:
(1)郁李仁6克、二丑6克、厚朴9克、枳壳9克,水煎服。适用于患儿初诊时,便结不通者,一般用3剂,以大便通畅为度。(2)九香虫3克、党参6克、黄芪6克、巴戟天9克、枳实9克、厚朴9克、广木香6克,水煎服。患儿经(1)方治疗后大便虽通,但污秽奇臭者,可服此方。(3)党参9克、当归9克、生熟地各9克、肉苁蓉9克、厚朴9克、枳实9克、桃仁6克、红花9克,水煎服。症状好转后,连服此方2个月。
疗效:
18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采用本方综合治疗后,12例效果良好,4例症状好转。追踪观察1/2~3年,基本上能保持排便通畅,腹胀消失,食欲增加,营养发育正常。2例无效,即用手术治疗。对幼儿患者本方疗效不佳。
按语:
本方对于腹胀如鼓,大便不行,肠内燥屎积滞的初诊患儿,先采用行气通下法治其标,然后以益气助阳,养血润燥,行气化瘀,导滞通下的方剂以治其本,切合病机,故取得较好疗效。用扩张器扩张痉挛狭窄段肠管,从而有效解除病变肠段所致的机械梗阻,对疗效的取得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李氏方
来源:
李德桂
功能:
行气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
先天性巨结肠之腑实证。
组成:
火麻仁6克、杏仁6克、瓜蒌仁6克、枳实6克、制川朴3~6克、广木香2~4.5克、陈皮3~4.5克、大腹皮6克、生白芍4.5~6克,水煎,冲入白蜜30克。
加减:
呕吐甚者加姜半夏4.5~6克;服药后大便已通畅,腹胀缓解加谷芽、鸡内金;病程较长,有疳症形成加干蟾皮3~4.5克、胡黄连6克。
疗效:
治疗1例出生后30天女性患儿,经钡剂灌肠确诊,服本方1周后大便畅通,腹胀缓解,再以本方去枳实,加健脾开胃药服用1月余,诸症痊愈,生长发育良好。
按语:
本方系李德桂老中医之验方,由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谢翠珠整理。先天性巨结肠属祖国医学“腑实证”,本方以火麻仁为主药,配杏仁、瓜蒌仁以润肠滋燥;大腹皮、陈皮、广木香与川朴、枳实合用以行气导滞;再配以生白芍、白蜜,不仅滑利大肠而且有益阴增液,达浊瘀去而不伤正之作用。由于本病是先天畸形所致,非朝夕能获成功,必须守方多服,方能奏效。
3.吴氏外敷方
来源:
江苏省泰兴县黄桥人民医院吴汉民。
功能:
健脾活血,导滞通腑。
主治:
先天性巨结肠之腑实证。
组成:
当归6克、白芍6克、白术6克、苡仁6克、茯苓9克、桔梗6克、陈皮6克、大腹皮6克、莱菔子9克、玄明粉6克,共研粗末,加麸皮少许,共炒黄后喷醋,乘热敷脐部。
疗效:
治疗1例生后1月女婴,经X线摄片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用本方外敷当天即自行排便,但停药则反复,经每晚热敷本方1年余,大便恢复正常,以后再间断敷用半年,逐渐停药,5年后随访已痊愈,生长发育良好。
按语:
本方以白术、茯苓、苡仁健脾扶正;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莱菔子、玄明粉、大腹皮化浊通腑。热敷有助于气血之运行,促进糟粕、积气的排泄,从而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