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脘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穴名及出处

穴名:下脘Xià wǎn(CV10)

出处:《黄帝明堂经》

下脘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定位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

下脘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类属

任脉穴。

适应症

主治:腹部病症。常用于呕吐、食入即出;腹满、腹硬、腹中包块、不思饮食、消瘦。

下脘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操作

直刺0.5~1.5寸。对肝脾肿大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针刺方向以斜向下方刺为好。

阐释

即胃府也。本穴内应胃底大弯之处,故曰“下脘”。本穴为本经与足太阴经之会穴。因足太阴经属脾络胃,由内循行之线与任脉连通也。凡胃病阴沉,下垂下陷之症,均宜取此。故治厥寒、腹满、痞痛、宿积、寒滞之症。《千金方》:治反胃、食不消,先取此穴以开之,然后取三里以泻之。《百症赋》则取本穴并取陷谷,治腹坚而止肠鸣。均以本穴能通胃底,而资以针道抑扬而通利之,故于阴滞之病得速效也。古人采穴配用,简捷灵便,宜其垂法后世也。

下脘的证治纲要与定位图解

附:临床应用举例

1.凡食饮不化,入腹还出,先取下院,后取三里泻之。(《千金要方》卷三十)

2.吐食不化,上脘、中脘、下脘。(《医学纲目》卷二十二)

3.治喉肿厥逆。五脏所苦,鼓胀。灸下脘各五十壮。老人加之。小儿随年壮。(《普济方》卷四百一十九)

4.女人血分,单腹气喘,下脘一穴、膻中一穴、气海一穴、三里二穴、行间二穴。(《针灸大全》卷四)

5.中脘下脘治腹坚。(《灵光赋》)

6.外伤性截瘫,关元穴、气海穴、下脘穴,针灸疗法。[中国针灸,1985,5(5):34]

7.胃不完全性扭转,下脘穴、中脘穴,针刺治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4):42]

8.细菌性痢疾:关元穴、天枢穴、下脘穴,针灸治疗。[中国针灸,1987(4):3-6]

9.呃逆,下脘穴、鸠尾穴,针刺治疗。[河北中医,1987(3):30]

条目信息
1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
2
本条ID:1308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