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指视神经纤维变性,导致传导障碍的一种致盲性眼病。本病病变位于视神经,视神经纤维又是传递感觉细胞的光刺激冲动,直达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一旦视神经纤维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产生变性使传导障碍而影响视觉,故本病自觉视力减退,不能矫正,部分病例的视力或视野虽在正常范围,但也可表现出色觉减退。本病有些病变位置在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其表现为不同的视野缩小或偏盲、中心暗点等,通过眼底镜检查,其视神经乳头常可见到蜡黄或苍白,或颞侧苍白等。
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高热、发炎、肿瘤、颅内的各种病变、外伤、中毒、脊髓痨以及遗传因素等。
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临床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清楚,并可见巩膜筛板,网膜血管变细;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模糊,巩膜筛板模糊,在眼底网膜可见病灶,或血管有白鞘。由于眼内压增高引起的本病,则可见视神经乳头的生理凹陷明显扩大,血管呈屈膝状,或血管推向鼻侧。有些病例,若双眼视神经萎缩,应注意有否颅内病灶,则作视野及头颅摄片或CT扫描等。对脊髓痨的病例,应作华康氏检查。
本病西医治疗,对脑部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视神经萎缩,则转神经外科手术,或作放射治疗。一般早期或病情尚未稳定时,以扩张血管的药物及支持疗法为主。必要时可用激素类药物。本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尚可,若病变后期,大多治疗效果不著。
本病中医属“青盲”范畴,证属外观端好,视力日渐减退,终致失明。可从“视瞻昏眇”、“高风雀青”、“绿风内障”、“青风内障”、“暴盲”等证演变而成,也有由脑海病变、目系受累所致。在临床上本病是属致盲的一种严重眼病。本病大抵分为虚证与实证,虚证常属肝肾不足,心阴亏损,脾肾阴虚所致;实证乃属肝郁气滞,血瘀脉络,目系失养为患。虚证以补益肝肾,养血补血,补益脾肾为主;实证常用疏肝解郁法。(邹菊生)
1.钩藤熄风汤
来源:
北京市广安门医院韦玉英。
功能:
平肝熄风,清热解毒,芳香开窍。
主治:
儿童视神经萎缩(肝经风热型)。
组成:
钩藤(后下)15克、僵蚕12克、全蝎6克、石菖蒲6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生地12克、薄荷(后下)4克,水煎服。
疗效:
应用36眼,基本恢复为20眼,显效为10眼,进步为6眼。
按语:
韦氏认为肝经风热型在辨证上多有虚实相挟存在,病程较短,主要抓住尚有风热的证候,故以“热极生风,热解风自灭”之论。根据韦氏经验,采用平肝熄风,脏腑平衡,玄府通利,目得濡养而司灵明,临床疗效显著。本方应用于儿童视神经萎缩的早期。然而临床对本病的发现,却由于病者家属常因误治而在视神经萎缩的后期才来者居多。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
2.疏肝健脾方
来源:
江苏省铜山县人民医院许洪涛等。
功能:
疏肝解郁,气血双补。
主治:
视神经萎缩。
组成:
柴胡6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9克,甘草6克、杞子9克,水冲服。
疗效:
治疗35例57眼,显效(视力提高4行或由0.2以下提高到0.2以上)23眼,有效(视力提高2行或0.1以下提高到0.1)22眼,无效12眼。总有效率79%。
按语:
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许氏认为视神经、视盘属肝,瞳神属肾,所以采用补益肝肾药法,取熟地、白芍、杞子;然气机通达,精血始能运升于目,故佐以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再配八珍汤意补气养血。对眼内疾患无证可辨的状况下,许氏根据解剖与脏腑关系,创此思路辨证用药,疗效可靠。
3.复萎汤
来源:
河北省中医学院李清文。
功能:
清热养阴,舒肝解郁,凉血活血。
主治:
视神经萎缩。
组成:
生地20克、麦冬10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菊花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丹参18克、赤芍6克、红花3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1例,双眼视力0.08,近视力0.1,用本方 治疗后,视力恢复到1.2,视神经乳头色泽略有转色,黄斑中心反射消失未复现。
按语:
本方用于高热伤阴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本方以养阴生津,助活血祛瘀之功,此遵《内经》曰:“灼津成瘀,增水行舟”,出方颇有见地。
4.菊花明目汤
来源:
山东省阳信县中医院周北祯。
功能:
疏风清热,活血滋阴。
主治:
急性视神经炎。
组成:
菊花24克、酒黄芩12克,酒生地9克、赤芍9克、知母9克、决明子9克、玄参9克、丹皮6克、川芎3克、犀角粉0.6克,水煎服。
加减:
病变初期,可加防风、双花,静脉扩张迂曲显著,加桃仁、红花;视盘周围有白色渗出物,为风邪挟湿,可加薏仁、云苓;后期将愈时,加当归、黄芪等以气血双补。
疗效:
治疗21例,14例为双眼,7例为单眼,疗程最短8天,最长113天,平均30天。痊愈(视力恢复1.2以上)13例,有效(视力提高2行以上)7例,总有效率95%。
按语:
急性视神经炎,中医属“暴盲”范畴,治疗颇棘手,疗效也不太满意,而周氏应用本方治疗,有效率达95%,其中痊愈占61.9%。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