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以眼压升高、视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为特点。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与先天性三种。本节仅述原发性青光眼,它又有充血性(闭角型)和单纯性(开角型)之分。前者常有偏头痛,恶心呕吐,虹视、雾视。单纯性青光眼,常出现过早劳视,频频换境,仍不能解决眼疲劳的症状。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妇人,前房较浅,有远视眼者易发。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中青年,前房较深。闭角型青光眼体征常有角膜水肿,角膜后有粽黄沉淀物,房水轻混,瞳孔扩大,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乳头动脉血管搏动,生理凹陷扩大,眼前部可见混合性充血。单纯性青光眼此症状较轻,仅在眼底视乳头可见青光眼杯,并以晚期为多见。
发生本病原因,开角型多与虹膜阻滞、房水排出受到障碍为多见。开角型多因滤帘变性所致。
本病的临床诊断,测量眼压(正常值为10~21毫米汞柱),检查眼底,窥测视乳头的改变,视野检查,观察分析有否缩小;青光眼视野多有缩小,尤以鼻侧为著。平面视野常见生理盲点扩大。也有眼压超过正常范围,作激发试验,如果眼压差大于8~10毫米汞柱,即为阳性。判断开角型与闭角型可通过房角镜检查。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可用降眼压的药物。闭角型青光眼还可施行手术。单纯性青光眼一般不予手术,但眼压药物不能控制时,视力日趋下降,为保留残余视力,也应施行手术。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闭角型青光眼属“绿风内障”,开角型多属“青风内障”。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情志有关,肝郁气滞,化火上逆,劳神过度,阴血暗耗,水火不济,火炎于目,也有脾虚痰湿内结,久郁化火,痰火升扰清窍,或肝胆火旺升扰于目所致。(邹菊生)
1.平肝健脾利湿方
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陆南山。
功能:
平肝健脾利水。
主治: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压偏高者。也可用于脾虚水湿上泛,以致视网膜轻度水肿者。
组成:
石决明(先煎)15克、杭菊花9克,茯苓12克、苍术6克、白术6克、猪苓6克、泽泻9克、桂枝3克、陈皮6克、楮实子9克,水煎服。
疗效:
本方结合西药局部用药治疗15例26眼,疗效满意10眼,显效10眼,有效2眼,均为宽角型;无效4眼(其中2眼房角部分粘连,1为窄角型)。疗效观察3个月~4年,平均23个月,服药后见效为10~60天,平均29天。
2.熄风止痉汤
来源:
湖南省新化中医眼科黄佑发。
功能:
熄风止痉,除痰散结,通经活络。
主治:
原发性青光眼。
组成:
黄芪15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白术10 克、全蝎6克、川乌10克,钩藤(后下)10克、白附子10克、法半夏10克、郁李仁10克、羚羊角0.5克,水煎服。
疗效:
应用25例32眼,其中充血性青光眼18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8眼,晚期青光眼6眼。治疗后视力提高5行以上,症状基本消除,眼压恢复正常者20眼(62.5%);视力提高2行以上,症状改善,眼压稳定或偏高在25毫米汞柱以下者3眼(25%),无效4眼。总有效率为87.5%。
按语:
本方着眼于风,故选川乌,白附子、全蝎、钩藤、羚羊角、防风,然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故又加他药。如有泛恶,法半夏改成姜半夏更宜,既化痰又止呕,一举两得。
3.平肝健脾方
来源: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庄小平等。
功能:
平肝潜阳,健脾利湿。
主治:
青光眼。
组成:
夏枯草30克、瞿麦30克,珍珠母12克、木通12克、川牛膝6克、五味子15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白芷12克、石苇15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
加减:
若无眼痛,去白芷;夜寐正常,去夜交藤。
疗效:
应用18例28眼,本组治疗前眼压平均在36.1毫米汞柱,治疗后控制在2l毫米汞柱以下者17眼,占61%;控制在21~25毫米汞柱者6眼,占21%,总有效率为82%。C值治疗前平均为0.13,治疗后平均为0.22。
4.归芍五苓汤
来源: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刘绮霞等。
功能:
活血祛瘀,温阳利水。
主治:
开角型青光眼。
组成:
生地12克、赤芍9克、当归12克、牛膝15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桂枝6克,水煎服。
加减:
失眠加钩藤、远志;眼胀加石决明、生牡蛎;头痛加柴胡、白芷;纳呆加陈皮、白术;便秘加玄明粉、川军。局部配1%毛果芸香碱或0.5%噻吗心安,待眼压全部控制后,局部西药停用。
疗效:
应用15例30眼,随访时间最长7年,最短3年,平均5年。头痛目胀,恶心虹视均减或消失,视力提高者11眼(进步1~2行4眼,2~5行7眼);保持原来视力18眼;退步1行仅1眼。眼压在服药前平均为25.12毫米汞柱,药后平均为14.57毫米汞柱,基本控制。有效率96.6%。视野扩大有12眼。
按语:
本方以活血祛瘀药之目的在于利水,此宗仲景“血不利则为水”之意,再配合健脾温阳利水,促进神水潴留改善。刘氏等结合西医对本病认识的机理,结合中西辨证立方,促进了中医临床建方的思路。
5.绿风安
来源: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纪源。
功能:
清热祛风,降浊除湿,补肾潜阳,行气安神,收瞳明目。
主治:
青光眼。
组成:
芦荟50克、丁香50克、黑丑50克、磁石100克,以上诸药,各研细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2~4克,依病情轻重,每日早晚饭后1小时,吞服3~5粒。
疗效:
应用37例71眼,治疗前后眼压差为20.08毫米汞柱,下降率54.79%;22例43眼C值治疗前后相差0.13;视野有半数增宽20度,增加小于20度也近半数,有效率为92.46%,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30眼,提高1~2行为9眼,不变为11眼,总有效率70%;自觉症状有明显消失为1/2以上称显效,开角型8例(53.4%),闭角型9例(42.9%);症状消失1/2~1/4为好转,开角型5例(33.3%),闭角型4例(19%);总有效率开角型86.6%,闭角型80.9%。
按语:
芦荟通便利水,以泄肝热,佐以黑丑有相辅之功;丁香暖胃散寒,以防芦荟、黑丑之苦寒克伐脾胃;磁石重镇潜阳,补肾明目。诸药相辅合力,药味少而专。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