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系阵发性皮肤瘙痒和慢性增厚并呈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的炎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依发病范围大小而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前者损害多局限于颈、项、腘、股内侧和阴囊等部位,先觉局部瘙痒,在不断搔抓和磨擦等不良刺激因素影响下,皮肤逐渐增厚,出现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明显沟纹,即所谓苔藓样变,系本病特征性表现。因阵发瘙痒而抓伤,病期久者,皮肤颜色加深;后者损害表现与局限型相似,但部位更加广泛,散在于全身多处,瘙痒尤为剧烈,中老年易患此症。
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和机体组织改变所致。如性情急躁和过度紧张者易患本病。
诊断本病以损害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病史,一般不难,需要鉴别时可作组织病理检查。
治疗本病应根据不同因素而应用不同的或综合性疗法。一般注重调节神经系统,改变机体状态,调动自身恢复能力,避免外界刺激,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排除可能诱发因素,以利于局部病变恢复。常用者为安神镇静药物和抗组织胺药物以及静脉封闭等。外用疗法较多,对局限型损害病例,应用浅层X线照射和放射性核素贴敷效果较好,但方便而又有效者,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制成的乳剤、搽剂等。泛发型者,除外用药物治疗外,应加强内服药物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为风、湿和热邪蕴于肌肤所致,日久风热甚则血虚失燥,经络阻滞,皮肤失于濡养而成。因其顽久难愈,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称“牛皮癣”,又多发于颈项部,由于衣领拂拭而加剧,又称“摄领疮”等。(黄正吉)
1.复方莪术方
来源: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孙哲逊。
功能:
活血化瘀,促进病变软化吸收。
主治:
神经性皮炎。
组成:
以莪术、三棱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或4毫升,分别含生药莪术2克或4克、三棱1克或2克。肌肉注射,每次4毫升,每日2次,7天为1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穴位注射,上半身损害取曲池穴,下半身损害取血海穴。每周注射2次,5次为1疗程。
疗效:
治疗48例,治愈21例(43.8%),基本治愈9例(18.8%),好转9例(18.8%),无效9例(18.8%),总有效率81.3%。其中局限型损害12例,治愈1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4例,无效5例;播散型损害36例,治愈20例,基本治愈7例,好转5例,无效4例。在穴位与肌肉注射比较中,穴位注射效果似乎较好。
按语:
本方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颇佳,对播散型损害病例更好。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2.首乌饮
来源:
辽宁省大连市神经性皮炎研究组孙迅。
功能:
祛风凉血,健脾利湿。
主治:
神经性皮炎。
组成:
首乌15克、丹皮8克、生地12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红花3克、地肤子5克、白蒺藜5克、僵蚕5克、玄参5克、甘草5克,水煎服。外搽枫银膏,将大枫子仁与水银按3:1制成硬膏。
加减:
瘙痒剧烈、病变扩散、食欲不振者加苍术或焦术;四肢倦怠、消化不良、脉浮虚者加白术;瘙痒过甚、烦躁、睡眠不佳者加蛇床子、地骨皮。
疗效:
治疗54例,痊愈49例(90.7%),进步5例(9.3%)。治愈后继续服用本方,可巩固疗效。
按语:
以内服中药加外搽枫银膏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较好,枫银膏有肯定治疗效果,合并内服药,能增加疗效。本方似尤适用于播散型损害病例。但枫银膏中含有水银,不适宜大面积应用。
3.蟾酥液外用方
来源:
解放军94医院蒋勇华
功能:
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神经性皮炎。
组成:
自蟾蜍皮肤腺体取材,精制而成溶液。先用梅花针在皮损处捶打后再涂蟾酥液,每日2次。有时用药后局部红肿,停药后即消失。
疗效:
治疗98例,痊愈78例(79.6%),好转18例(18.4%),无效2例(2%),总有效率98.O%。
按语:
此法有一定疗效,更适用于局限型损害病例。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青蒿油
来源:
四川省富川县人民医院冯文宇。
功能:
清热润肤,止痒。
主治:
神经性皮炎。
组成:
将青蒿蒸馏分离而得青蒿油。每日外搽2次。
疗效:
治疗30例,28例局限型损害病例均获痊愈,2例播散型损害病例,疗效较差。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