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秘方

白塞氏病又称眼、口、皮肤、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本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损害表现为舌、齿龈、腭或颊粘膜的痛性浅溃疡(偶见咽、鼻处的溃疡);其次是皮肤损害,以小腿的结节性红斑多见,也可呈痤疮样,毛囊炎样损害或多形性红斑样损害,而疾病的发作期针刺反应往往阳性;生殖器的病变以阴囊、阴唇上的溃疡常见,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龟头、阴茎等处;眼部病变一般为虹膜炎、前房积脓、视网膜炎(出血)、视神经炎(萎缩)等。此外患者的舌蕈状乳头大多有明显萎缩,而丝状乳头不受影响,还可发生关节红、肿、痛(多见于膝、腕、踝关节),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腹痛、泻、吐、便秘等);循环系统的血栓性静脉炎与动脉内膜炎等。尚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颤、淋巴结肿大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有血沉增快,血清干扰素水平升高,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增强,C反应蛋白升高。发病期间T细胞及结核菌素试验或链球菌素皮内试验均有一定异常。皮肤结节的病理检查可见皮下脂肪小叶间隔结缔组织内,及真皮中下部的细小血管有原发性的血管炎表现,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性炎症,皮下组织内主要是以肉芽肿形成和组织坏死,以及中性白细胞形成的脓疡样改变为特征。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肯定,有感染(结核杆菌、链球菌、病毒等)、慢性中毒(铜)、自身免疫反应、精神因素等学说。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口、眼、生殖器和皮肤病变而定,四项病变都具备时可诊断为完全型的白塞氏病;只具备两项病变并有针刺反应阳性的患者,可诊断为不完全型的白塞氏病。另外可根据关节、神经等病变做出具体诊断。实验室检查可辅助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

本病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西医主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以阻止自身抗体的产生,或用免疫增强剂调节T细胞功能以控制自身免疫反应。这些药长期应用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且缓解期短,停药时有反跳现象。因此现在有应用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趋势。一般应用活血解毒方剂可抑制免疫反应,用温补方剂调节T细胞的功能,治疗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剂适当配伍后,疗效显著。

本病与祖国医学中的“狐惑病”相类似。《金匮要略》已早于现代医学1700多年记载了本病以及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寒疡”、“阴疮”范畴,证属里、寒、虚。主要病理基础为阴虚阳亢。辨证分型认为本病主要存在肝热、脾湿和肾阳不足现象,因而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也是针对上述三项来进行的。(秦万章 秦立模)

1.白塞氏病方

来源:
天津市南开医院吴之伍
功能:
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炙附子10克、肉桂3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茯苓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加减:
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
疗效:
治疗35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按语: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寒疡”、“阴疮”范畴,有脾、肾虚寒,寒邪凝聚而血瘀气滞。因此该方中炙附子能温脾、肾,祛寒止痛,现代医学证明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并能减少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它与肉桂、干姜配伍,功效更为增强。半夏、白术、茯苓能燥湿利水;党参、莪术、三棱、甘草能行气补中;红花、赤芍、归尾活血化瘀。临床治疗实践证明,本方对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本病反复迁延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均有良效。

2.六味三子汤

来源:
天津市南开医院吴之伍
功能:
滋补肾阴,调和阴阳。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熟地黄30克、山萸肉10克、干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杭芍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
疗效:
治疗28例,痊愈7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按语: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故本方用熟地滋补肾阴,山药补脾肾,山萸肉补肝肾,菟丝子、女贞子补肾阳,当归益气养血,麦冬养阴生津;而泽泻泄肾利湿,使熟地补而不腻;用茯苓健脾渗湿,使山药补而不滞;配丹皮清肝泻火,使山萸肉补而不涩。此方相辅相成,养阴配阳,用于治疗有肾阴不足、虚阳上亢表现的白塞氏病有显效。

3.野草汤

来源:
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
功能:
清热活血,益气升阳。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野荞麦30克、草河车30克、天名精15克、山栀9克、当归9克、丹参9克、白芍9克、炒党参9克、茯苓皮15克、炙甘草3克、三妙丸12克,水煎服。
加减:
目赤多泪者加蔓荆子,白蒺藜、密蒙花;前房积脓者加黄芩、穿心莲、紫花地丁、茵陈;口腔糜烂较甚者加天花粉、灯笼草、鲜芦根;外阴溃疡脓性分泌物多者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露蜂房;小腿结节红肿者加鹿衔草、汉防己、乳香、没药。
疗效:
治疗1l例病程缠绵反复、持续甚久的白塞氏病患者,痊愈2例,显效4例,好转5例。
按语:
由于患病日久,正气已衰,气血皆虚,要以后天水谷滋养,故采用本方治疗。方中炒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之气血阴阳调和;同时以白芍、茯苓皮、野荞麦、炙甘草来柔肝健脾,养阴和胃,益肾利水;加上天名精、山栀、三妙丸、草河车清热消肿。这样使脾胃功能恢复,化水谷而输精微,中气充盈,湿热毒邪得化,阴津增加,虚火涵,溃疡得以愈合,结节可消散,从而获得良效。

4.雷公藤总甙方

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口腔科医院郑际烈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散积。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1)用采自福建之雷公藤生药去皮根的木质部10克,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浓缩至50毫升,过滤后重复1次,所得2液混合约100毫升,分3次口服,为1日量。3个月为1疗程。(2)提取雷公藤总甙,制成片剂,每日5~6片,每片10毫克,分2~3次口服,疗程3个月。
疗效:
(1)方治疗26例,(2)方治疗2l例,疗效基本相同,47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10例。但煎剂的副作用如恶心,胃脘不适、月经减少等较片剂为大。
按语:
雷公藤是卫矛科植物,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炎散积等功用,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和二萜类。医疗实践和实验室研究证明,雷公藤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能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5.清普饮

来源:
上海市皮肤病防治调查研究组
功能:
清热凉血,滋养肝肾。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水牛角30克、板蓝根30克,黄连3克,知母9克、石膏30克、白茅根30克、丹参9克,沙参9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龙胆泻肝丸(包)12克,水煎服。
加减:
视力不清加枸杞子6克、草决明6克;小腿结节红斑严重加牛膝6克、桃仁6克;外阴溃疡久不愈合加黄芪30克、白术12克;口糜反复发作加龟版9克、鳖甲12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枳实9克;发热头痛加荆芥9克、防风9克;腰膝酸软加狗脊15克、菟丝子12克;畏寒尿多加党参12克、补骨脂15克、肉苁蓉15克;月经不调加益母草20克、女贞子9克,关节酸痛加秦艽12克、羌活9克、独活9克、威灵仙15克,舌苔厚腻加厚朴12克、苍术9克、陈皮9克、鸡内金3克;心悸不寐加枣仁3克、远志6克、桔梗6克。
疗效:
治疗14例,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8.6%。
按语:
方中水牛角、石膏、知母、白茅根清热凉血;板蓝根、黄连、玄参有解毒作用;丹参活血化瘀;沙参养阴生津;甘草益气和中。龙胆泻肝丸中的龙胆草、栀子、黄芩泻肝胆之实火,柴胡疏肝理气;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当归、生地滋阴养血。因此该方是泻中有补,又不伤阴;使邪去而正不伤。一般用于本病的急性发作期。

6.甘草泻心汤

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赵锡武
功能:
泻火解毒,益气化湿。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生甘草30克、生地30克、党参18克、黄芩9克、半夏12克、生姜6服、黄连6克、干姜3克、大枣7枚,水煎服。
加减:
溃疡严重,可用生甘草12克、苦参12克,煎汤外洗溃疡处;目赤加赤小豆20克、丹参12克,下肢浮肿加冬瓜皮20克、茯苓皮12克。
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总有效率在80%以上。
按语:
方中黄芩、黄连能泻上、中焦之火,但易伤胃伤津,因此又加生地、干姜、生姜、大枣以和胃养阴生津;党参益气;半夏燥湿;而大剂量的甘草(也有用生甘草9克、炙甘草9克,旨在用生甘草以解毒,炙甘草以和中)可使中气运而湿自化。因而对本病所致的眼目红肿、口舌糜烂、躯干皮损均有较好的疗效。

7.水牛角方

来源:
上海市华山医院黄正吉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白塞氏病。
组成:
水牛角粉3克或广犀角粉3克。每日2次,吞服。
加减:
如患者血管炎损害较严重,出现瘀血性病变、癥瘕积聚等症,可加用桂枝5克、茯苓皮2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铁树叶30克、防己20克、香谷芽10克,水煎服。
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有效率达90%以上。
按语:
水牛角粉是犀牛角粉的代用品,它含有多种胆甾醇、氨基酸(没有天冬冬氨酸)、肽类、胍基衍生物、蛋白质等。动物实验证实,该药有强心止血、调节白细胞功能 且有凉血、止血和解毒功能。另外,配以桂枝、茯苓皮等中药相佐,就进一步增强了温经活血、利水解毒的功能。因此对本病湿、热、毒症明显,并伴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体征者,本方有肯定的疗效。
条目信息
1
摘自《中国秘方大全》
2
本条ID:11016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